【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新階段的高中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形成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文價值觀就成為當前高中語文老師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高中生的人文素養有著不同的認知差異,有的學生偏向個體化的文學認知,有的學生趨向于主體化的文學享受。伴隨著近年來素質化教學理念的影響,要想真正培養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文理性,形成文學核心價值觀必須改變課堂組織架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來強化學生的主體認知,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素養;教學模式;問題研究
一、人文素養的含義及價值
從教育論角度來看,人文素養是介乎意識形態和價值形態的一種精神意志,主要指的是人類個體的認知能力、思維習慣、生活情感和處事方法,它與普通情感因素最本質的差異在于認知模式的不同,普通情感因素強調人們的主觀感受,以主觀意識作為事物認知的出發點,而人文素養側重于人們理性精神的發揮,主要強調作為主觀客體的人能否根據客觀經驗理性思考,運用理性精神來認知事物,得到正確的認識結論。同時與普通主觀意識不同的是人文素養側重于長期的實踐鍛煉和客觀積累,主要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促進人們形成完善的思維意識習慣,能夠多角度認知事物本質,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總結出正確的經驗教訓。
二、人文素養對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影響
人文素養作為客觀形態認知的來源主體,深刻作用在人們的主觀意識當中。其不僅決定著人們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更影響著人們理性精神的形成。新課改以來,我國教育界越來越強調素質化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為核心,通過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并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來強化學生的主體認知意識,引導學生形成核心素養。語文教學作為現代教學體系的重要組織架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及理性精神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不僅決定著學生的思維認知形態,對學生人文價值的樹立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的主體認知差異和素質教學理念并將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綜合融入到課堂組織架構中是引導學生形成人文素養,樹立人文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學生從本質上認識到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形成完善的認知觀念來促進自我成長。人文素養作為價值形態認知直接關系到高中生道德觀念和人生觀念的形成。在信息化時代面對外來文化和網絡文化的沖擊,人文的理性精神已發生了極大的扭曲,在生活和學習中既不不會從理性角度進行思考,也缺乏長遠的道德發展目標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導致現代人經常處在浮躁和苦悶之中,不知該從何入手來追尋自己的人生理想。高中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其價值形態和理性意識還未成熟,還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此刻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人文價值理念,讓學生感悟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態更能有效增強學生抵抗誘惑的能力,能讓高中生在面對網絡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保持學習信仰,堅守文化立場,在正確人文理念的引導下努力學習,追尋理想。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途徑
(一)營造歡樂的人文氛圍 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塑造學生的人文情感價值觀就要注重營造寬松氛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轉變自己的學習態度,愛上自己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語文老師就要把微笑帶入課堂,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美好的心境,要把自己作為普通一員置身于學生主體當中,與學生和平相處,要對學生多關心多愛護,通過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呵護,要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機制,學會與學生做朋友,建立起良好的師生友誼,在全班交流活動中要盡可能給每個學生發言的機會對他們在學習上付出的努力要給予肯定,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和學習,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中體會到老師的關愛與期望,形成高度的學習自主性,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充分利用教材 實施人文教育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實施人文教育。教材主要由課文組成的,這些語文課文的內容極為豐富,上至天文地理,大到宇宙空間,小到細菌微生物,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語文教材中不僅知識豐富,而且大量的課文都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態度,有作者關于自然哲理的認識,也有作者關于人類社會的思考,這些都體現了作者真摯的內心情感,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人文資源。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本,多注重積累,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感受人文氛圍。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貼在文章上的標簽,需要學生遵循一定的路徑才能有所體會,在課文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注重發揮朗讀的作用,在朗讀過程中無聲的語言變成了有聲的語言,學生能夠通過朗誦真切感受到文中的人文景觀和人文情感,形成正確的人文價值意識。語文老師還要重視學生的積累和背誦要讓學生對一些課文的經典段落和語句進行背誦,要讓學生通過背誦理解文章中作者濃厚的思想感情,從而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識,形成人文理念。其次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體驗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對生活、對思想、對觀念的認識靠講解所得的收獲是單一的,而體驗的收獲是多元化的,不同的文章有著不同的內涵價值,其作者所表現的思想形態也是多樣的,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主體認知意識,讓學生具備豐富的人文情感。最后,在高中語文教育中老師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生活是語文教育的源泉,只有把生活引入課堂,課堂教學才會充滿無限的生機。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端正教學態度,將一些生活故事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來,豐富學生的主體認知,能夠讓學生結合生活來考慮語文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從而讓學生正確地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形成豐富的語文情感。
(三)發揮教師的引導示范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要發揮老師的示范作用,語文老師要以自身作為示范,來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教師的素養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巨大,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才能引導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文認知情感。首先語文老師要有正確的情感和態度,教師的情感就是對于發展主體所具備的愛心和呵護,是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行為問題的情感和態度,心中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掌控者,而是把學生作為學習語文的主體進行教育引導,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做課堂教學的情感傳遞者,知識指導者,要保持較高的教學熱情,以情感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通過關愛和引導學生,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形成人文素養。
四、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就要強化學生的主體認知,通過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體系來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感,營造歡樂的人文氛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通過朗讀、背誦和理解教材形成人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趙偉.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09).
[2]蔣志艷.微信公眾平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7(23).
[3]田新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J].文學教育(上).2017(07).
作者簡介:侯文(1980.12.08—),男,籍貫,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縣,單位: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縣高級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