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曦
【摘要】:新加坡是亞洲乃至世界最發達國家之一,是世界重要的貿易港、金融中心,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共有五所理工學院,相當于我們國內的高職院校,分別是新加坡理工學院、淡馬錫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易安理工學院。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方向,他們為新加坡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
【關鍵詞】:新加坡;高職教育;定位
新加坡地理位置獨特,南離赤道137公里,位于北緯1°9'和1°29',東經103°38'和104°6'之間,位于馬來半島南面,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達 1056米的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
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成立共和國。獨立后的新加坡,經濟視角放眼全球。這樣一座馬來半島以南的孤獨小島,不再依賴馬來西亞為經濟腹地,不再靠東南亞區域維持轉口貿易。1972年,外長拉惹勒南為小島的為小島的經濟生存提出了大膽的愿景:新加坡將發展成環球都會,成為國際經濟體系的一員,與其他環球城市緊密而廣泛的相連。要達到這個目標,新加坡可充分利用地理位置既有的優勢,全面提升基礎建設,加強??战煌?、金融體系以及跨國聯系。不僅可以促進環球資金的流通也為復雜精密的高端工業做好準備。40年過去了,現在的新加坡已經成為了世界一大??张c金融樞紐。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到世界各地生活、工作、留學,不斷地建立和鞏固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這顆地球上的小紅點,穩占四通八達的樞紐位置,成為一個舉世認可并尊重的城市國家。
新加坡政府是怎么做到的?新加坡是一個自然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是新加坡的劣勢亦是優勢。恰恰是自然資源的匱乏的新加坡,才會在極力求得國家經濟發展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尋求出路。人,人力資源是新加坡發展的源泉。新加坡將人變成人才再利用人才不斷轉變為錢財,這是新加坡求的生存,發展迅速最大的法寶。而教育,則是新加坡開啟這法寶的鑰匙。新加坡高職教育經驗更是值得我們思考。
一、“教學工廠”的教學模式
南洋理工學院是新加坡五所工學院中的佼佼者,其前身是經濟發展部分別與法,德,日,印聯合成立的法新培訓學校,德新培訓學校,日新培訓學校,“塔塔”學校,專門為相應外資企業培訓員工,后移交教育部,成立理工學院,具有先天的工廠基因,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校企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是南洋理工學院最重要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也是他們職業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
學生的實訓基地——教學工廠,是企業與學校合作的雙贏的典范。教師來源于企業(至少要有三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實訓項目來源于企業(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企業新產品的試制由企業工程師和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在教學工廠完成,企業把主要經力放在生產上。
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是市場價值(能為企業解決什么難度的問題,產生什么樣的經濟效益),無技術職稱一說;更青睞無界化的多面手。
學生實訓采用差別化的梯度模式:能力超強的學生吃得飽——跟教師一起做企業項目(進度,質量等要求完全是企業要求);能力強的學生吃得好——做競賽項目;能力一般的學生做教學項目(校內課題項目或者教師自定項目)。
二、 “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
以建構主義為基礎,以支架式問題模式導出,共和理工學院提出了“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思想來源于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
建構主義者正是從維果斯基的思想出發,借用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作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實質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為學習過程中的腳手架。
首先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然后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節點)。接下來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各種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最后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協商、討論。
教學結束后最終的效果評價有幾方面。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合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通過南洋理工大學理論學習認識到一個國家從被獨立到發展成為發達國家的辛酸。也了解了新加坡國情下的教育、養老、住房等政策。通過工藝學院考察深刻體會新加坡政府對各階段人才培養的用心,“因材施教”,“學以致用”是我對工藝學院考察的簡明概括。南洋理工學院和共和理工學院是新加坡五所理工院校之一,他們無不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強化校企合作。對任課專業教師要求至少三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重視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參觀考察南洋藝術學院和拉薩爾藝術學院,南洋藝術學院為專科層次,在與雕塑學生交流過程中得知他們大部分課程設置偏向創作類型,目的是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拉薩爾藝術學院為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為主要培養對象的綜合類藝術院校。在校園建設方面就能夠感受到籌建方的良苦用心,校園建設“設計感極強”。在加上國際化的教學團隊使得學生作品充滿創意,充分感受到這里孵化藝術家和設計師的能力。
新加坡城市規劃與管理能力特別值得欽佩,在一個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生活著561萬人,人口相當稠密,由于新加坡政府規劃合理管理得當,新加坡限制私家車,而且道路設計合理,鼓勵乘坐發達的公共交通工具,因此道路順暢很少堵車。新加坡百分之八十的人居住在政府供應的組屋,組屋價格便宜,大多數人都可以承受。種族問題一直是各國頭痛的難題,在新加坡政府強化國家是新加坡人的國家,既尊重各民族習慣又主導各種族互相融合,在教育,醫療,政府等方面考慮各種族比例。在新加坡各種族和諧共處,感覺不到種族差異化帶來的不便。
新加坡經驗學習對我們高職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新加坡的職業教育理念值得大家回去分享和實踐。加強自身專業社會實踐能力是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專業教師要經常性與相關企業開展合作,把握行業脈搏,引領行業技術規范。只有具備這樣的專業素質才能夠培養出適應市場需要的專業人才。其次,加強校企合作,給學生足夠社會實踐機會是其快速融入企業的重要推手。最后只有不斷學習,思考,實踐才能夠把成為一名稱職的職業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