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萍
摘 要:本文主要簡述了問題學生的特點、成因、分類。同時簡述了小組合作的優勢和對問題學生的作用。
關鍵詞:問題學生;小組合作優;問題學生的轉化
這學期我接了我們學校五年級二班。這個班在我們學校是“出了名”的,不是成績好,而是問題學生多。三五天就會看到辦公室里集聚了這個班的學生或家長,老師甚至校長忙于解決這個班的問題而焦頭爛額。而在小學階段對問題學生進行疏導、教育轉化尤顯重要。而此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借此契機我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優勢來轉化問題學生進行了一些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問題學生及特點、分類、成因
1.問題學生的含義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在學習、思想或行為方面存在偏差的學生。在同齡人中,在同一個集體中,具有比較嚴重的不良行為,是教育比較困難的學生。
2.問題學生的分類
根據“問題學生”的不同特點,可以將其分為以下五類:
(1)學習問題生:這類學生學習基礎差,在學習上困難重重,已失去了學習信心,在他們身上往往表現出非常嚴重的厭學行為。
(2)品德問題生:這類學生思想品德差,抽煙、酗酒、賭博、講流氓話、拉幫結派、打架斗毆、偷盜、搶劫、甚至吸毒等等。
(3)心理問題生:這類學生心理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有的屬于心理煩惱、有的屬于心理障礙、有的屬于心理變態、有的屬于心理疾病。這類問題生處理不好后果非常嚴重,可能導致學生的自殺行為。
(4)身體問題生:這類學生身體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有的表現為外在的肢體殘疾,有的表現為內在的身體疾病,他們往往身殘志也殘,甚至發生心理問題,并有可能向其他類型的問題生轉化。
(5)綜合問題生:是指一身集聚多類問題的學生。問題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學習問題生往往導致品德問題和心理問題;品德問題生往往導致學習問題或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生也會導致學習問題或品德問題;身體問題生也會導致學習問題或品德問題。
二、問題學生的特點
其中班上的問題學生主要要是意志薄弱,求知欲弱,上進心不強。對學習害怕吃苦,上課自制力差。有很多問題學生由于其精力不在學習上,怕苦畏難,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差。他們經常得到否定性的評價,受到個別老師的冷落,他們沒有成功的喜悅,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這表現在他們經常逃學;討厭老師所講授的課程;對待學習的態度比較被動。
三、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這些問題學生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家庭的原因,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因。班上問題學生的家長大多數處于社會的底層,文化素質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觀念缺乏,教育方法不當,甚至有一部分家長直接把孩子的教育丟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讓孩子直接成了留守的孩子。孩子們因為缺少家庭的關愛而成了問題學生。
其次學校的教育也有一定的作用。老師在問題學生上卻少耐心愛心。學校片面追求分數,忽略了德育教育。
再次社會環境的影響也不能忽略。社會中的金錢主義、享樂主義、讀書無用論等不僅影響了成人們的思想,也間接的侵蝕了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害怕吃苦,不愿付出,卻想吃好玩好。
四、教育策略
1.生態教育下的小組合作優勢
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形成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同時,還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助,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兵帶兵,兵教兵”的模式也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會。可以避免“少數學生爭臺面,多數學生作陪客”的現象,給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更好的面向全體學生。
2.小組合作轉化問題學生
昆體良說:差生(問題學生)缺少的不是天賦和能力而是培養。我針對班上的問題學生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問題學生建立自尊。問題學生之所以成為問題學生最主要在于他們學習的責任心不夠,態度不端正。我在班上建立了學習小組,我把原來優等生視為洪水猛獸的問題學生分到了每個小組,要求優等生不能歧視問題學生,要幫助關心他們。同時分配給他簡單的任務。這樣讓問題學生找到了歸宿感,成就感,有利于問題學生自尊心的建立。
(2)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幫助問題學生樹立責任感。問題學生的表現直接關系著小組的命運。如問題學生課堂違紀會扣分,這也會影響他們的每周總分。問題學生沒有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小組成員也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我稱為“陪罰”。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競爭的形式讓問題學生滋生出榮譽感、責任感。為了不拉小組的后腿,為不讓小組成員看不起,為了不讓小組落后,問題學生會較為自覺的遵守課堂紀律,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3)小組合作學習讓問題學生樹立信心。每個小組都有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的優劣直接影響小組的評分,這就讓優等生有管理好問題學生的緊迫感、責任感,讓他們去督促問題學生上課認真,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同時他們還會主動幫助問題學生的學習,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學生因為課堂上進度快而落下的課程,這種“兵帶兵”的模式提高了學習的效果,也拉近了問題學生與優等生的距離,讓問題學生感受到關愛。問題學生會主動配合小組完成學習任務,付出努力同時會贏來小組其他成員的尊重,從而建立他們的信心。如此循環,問題學生也就不再問題了。
“問題學生”的教育和轉化,是一項耐心細致而又持久的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素質教育過程中面臨的課題。我們只要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惡,態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隨意,把一顆真誠的心扎根于“問題學生”的心靈深處,聯系配合家長,全心投入,全力奉獻,就一定能把“問題學生”身上的“問題”處理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