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賓霞
摘 要:伴隨我國新課標不斷改革,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應用
一、前言
數學是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它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應用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清楚的明白抽象的數學概念,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此外,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的意義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由于小學生沒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生活情境,能夠便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其次,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能夠用形象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實際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數學問題和數學知識,運用生活情境教學,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最后,生活情境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是主體,學生聽老師講課,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新課改的實施,開始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數學課堂上運用生活情境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三、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感知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中,很多知識都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能夠把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生活中的問題,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有效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老師在數學課堂上,要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生活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感知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
(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并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所以,老師在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把掌握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比如在講“旋轉”這節課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拿出用紙折的四邊形,給同學演示平移和旋轉所發生的變化,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旋轉的含義,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有效的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掌控力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其本質就是以生活為基礎再進行生活,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把握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差,有些抽象的數學概念不方便學生進行理解,老師就要通過生活情境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從情境中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掌控能力。比如,在講“多邊形的面積”這節課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拿出一個多邊形的盒子,讓學生思考怎么計算這個盒子的面積,這種直觀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解多邊形的面積,進而提高學生的掌控力。
四、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實例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老師要注重運用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多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讓學生找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關的部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統計”這節課時,老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體會去街上買水果的生活場景。首先老師在桌子上放不同種類的水果,有的同學負責賣水果,有的同學負責買水果。其中買水果的同學統計自己需要買水果的單價以及數量,從而知道需要帶多少錢。而賣水果的學生則需要統計自己賣水果獲得的收入,以及銷售水果的數量,這種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明白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二)開展實踐教學
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在數學課堂上,老師要通過生活情境的方法來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此外,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多去觀察,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比如,在講“長方體”這節課時,進行單純的定義講解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老師可以通過拿長方體的盒子讓學生進行觀察,理解長方體的概念,再對學生進行提問:“在你生活周圍,有哪些是長方體的東西呢?”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方便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三)聯系實際生活
生活情境的創建不是憑空編造的,它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它能夠幫助小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在一些小事上獲得成就感,從而加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小數乘除法”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先通過問題的提問,對學生進行課堂引導,“我們經常在路上看到行駛的車,那你們知道它們的速度是多少嗎”,一條高速公路長432千米,一輛客車4.5小時走完全程;一輛貨車5.4小時走完全程,客車的速度比貨車快多少?學生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這種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用所學的小數乘除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運算能力、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結語
把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堂上創建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3(03):110-112.
[2]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9):151+153.
[3]袁海翎.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交際,2016,(11):177-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