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琳
摘 要:傳統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中演變成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而黨校文學教學又是使黨知識、傳統文化共存的學科,故黨校文學教學中如何繼承、發展傳統文化成為研究重點。基于此,本文從黨校文學教學中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出發,總結黨校文學教學建議。
關鍵詞:傳統文化;黨校文學教學;繼承;發展
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反映民族特色的文化,對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有著重要作用。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多樣性逐漸增強,并被用于黨校的文學教學中。但若教學中失去傳統文化支撐,將導致文學教學失去自身的獨特性,故黨校文學教學中需繼承傳統文化。
1黨校文學的教學問題
1.1不重視傳統文化
要想提高黨校文學的教學水平,就必須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還需重視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但從黨校文學教學情況看,多存在不重視傳統文化的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文化所依存的經濟基礎已消失,社會結構也發生著重大變化,減少傳統文化的遺留量,比如:傳統藝術、禮俗等失去活力。
1.2傳統文化和黨校教學思想分開
一直以來,學術界將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定義為對立面,認為其是不同的思想體系,無法融合。但從實際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等是和傳統文化不相干的。鄧小平曾明確指出:需全面了解中國歷史,這是推動中國發展的精神動力。而黨校的文學教學中,并未過多的涉及傳統文化,甚至還出現不涉及傳統文化的現象,多認為傳統文化和黨是相對獨立的,實際教學中并未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嚴重阻礙著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2傳統文化在黨校文學教學中的作用
2.1傳統文化具有時代性
傳統文化時代性決定著黨校文學教學期間必須進行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發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也就是將新型的事物融入其中。一般來講,任何文化都具備獨立性,而傳統文化作為農業生產產物,是封建社會的文化形態。隨著時代的發展,需發展傳統文化,并為其賦予精華部分,以推動時代發展。
2.2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
所謂的繼承就是將傳統文化特征延續至今,故傳統文化有著強烈的民族性特征。現代文化的建設和傳統文化的繼承相關,其建設期間也不能擺脫傳統文化限制獨立存在。黨校文學教學作為宣講黨員知識的基礎,能潤化黨員文學知識,在傳統文化中找尋先進性的思想源頭。若文學教學中未繼承傳統文化,那么在建設黨校文化時,將失去扎實的基礎。不具備傳統文學支撐的教學,將是無源之水。社會主義的建設中,無論是黨的經濟建設,還是政治建設,都必須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只有文學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才能靈活使用傳統文化典例。由此可見,傳統文化所具備的民族性,是黨校文學教學中繼承、發展傳統文化的關鍵。
3傳統文化在黨校文學教學中的繼承和發展
就表達方式看,現代化的文學手法、文體多在西方文學理念上發展,但不能因此將其作為傳統文化的獨立體系,也不能認為其和傳統文化是相對獨立的。雖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強烈的社會影響力,但也存在諸多糟粕,故需重視傳統文化分析,吸收、發揚精華部分。另外,還可使用外來文化推動傳統文化發展,發展具備自身特色的文化。
3.1愛國情感和民族尊嚴
無論哪朝哪代,文人都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感、民族尊嚴,特別是歷史動蕩時期,這種情感更為強烈,從古人的詩詞作品中就能看出。比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等,這些詩篇中都有著愛國情感,及戰爭勝利后的喜悅感。黨校文學教學中,通常會看到這種作品。故教學中需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作用,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精華。同時,還可使用優秀的外來文化推動傳統文化發展,便于更好繼承傳統文化,發展特色的民族文化。
3.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中,需堅持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思想,盡可能的吸收先進文化精華,將時代精神融入傳統文化繼承中,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黨校的文學教學是形成社會意識的載體,其意識決定著社會主義的建設方向。文學教學中,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理論體系,是黨校的教學宗旨,也是立國根本。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成果,其主要要素為:和當代社會實踐結合;和傳統文化結合。隨著近年經濟社會、社會文化的發展,外來文化逐漸占據市場主體,而文學教學作為傳統黨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學過程中需始終貫徹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通過馬克思主義、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從微觀教學角度鑒定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
3.3自由與平等意識
從“五四愛國運動”看,其主旨為大量宣傳反封建思想,追求平等、自由。平等、自由作為中國古代的文化財富,并不是外來品。黨校文學教學中平等、自由貫穿其中,能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現代文學因誕生歷史的特殊性,面臨著均衡中西文化差異的嚴重問題。因此,黨校文學教學中需繼承、發揚傳統文華中的自由、平等意識,以在更好順應時代發展的同時,加快社會經濟文化的建設速度。
4小結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作為歷史產物,對推動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在黨校文學教學大力發展的現階段,開始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然由于黨校文學教學中不夠了解傳統文化重要性,將傳統文化、文學教學區分開,不但影響著傳統的繼承、發展,還影響著黨校的文學教學效果。因此,黨校文學教學中需重視傳統文化研究,在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時,將傳統文化的精華的部分融入黨校文學教學中,并融入愛國情感、自由平等意識,提高黨校文學教學效果,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淺談傳統文化在黨校文學教學中的繼承與發展[J].決策與信息(中旬刊),2016,14(6):217.
[2]李冰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在古典文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0):3-4.
[3]張錚.如何在古代文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3,30(25):6-7.
[4]舒姝.淺談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J].大觀,2015,19(10):158-158.
[5]陳功文.文化傳承創新與古代文學教學[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