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梅芳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課堂活躍了。在良好、輕松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但是在學生熱烈討論、敢于表現自我的同時,如何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也成了我們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一、在英語課堂上,小學生不能認真傾聽有以下幾種表現
1、自娛自樂型。有些孩子在學校開設英語課之前就學過一些英語知識。所以,這部分知識如果在課堂上稍微機械一點的呈現就對這些孩子沒有吸引力。于是,他們會在課堂上為自己找事做:一截鉛筆頭或者一片紙屑、一塊橡皮會讓他們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東張西望,找人說話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早已不在課堂上了。
2、“假”聽型。不少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一定要端端正正坐好。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會不時對老師察言觀色,努力表現出自己是在認真傾聽的:雙手平放在課桌上,身子挺得筆直,眼睛盯著教師或黑板一動也不動。其實,這就是“假”聽,學生如果真的在認真傾聽,就不可能會有時間去注意手應該怎么放,身子應該怎么樣。學生之所以要“假”聽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
3、頻頻要求發言型 。在英語課堂上時常看到這樣的孩子,老師的提問,話音還沒有落,他就迫不及待地舉手要求發言,并且不斷地用語言提醒老師注意自己:“Let me try! Let me try!”。這些孩子有很強的表現欲,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一個孩子的發言甚至還沒有結束,其他的孩子就很焦急的樣子說“Me! Me!”他們只關心自己有沒有發言機會。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種前瞻性- -從小培養學生傾聽。再則在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專注而耐心地傾聽別人的講話,把別人的話聽清楚、聽明白,并能夠把握重點,進行簡要轉述,這不但是能力,也是培養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所必備的習慣,讓我們的孩子在學科知識獲得的同時,能夠在傾聽中學會尊重別人,發現別人的優點,更好地融入社會。
1、強化傾聽意識。使學生認定自己必須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能更快地進步。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強化學生傾聽的意識,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同學發言的良好習慣,良好的傾聽習慣也會內化成孩子們的素養。
第一,在點滴中強化傾聽意識。創設溫馨而富有童趣的教師氛圍。如在教室的墻上,貼著關于傾聽的名言。如:“聽也是讀,用耳朵來讀。”(葉圣陶),用標語的形式貼上“To be a good listener”。再如讓孩子收集一些關于傾聽的名言。氛圍的創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暗示、引導孩子善于傾聽,化有限的空間為傾聽的”。
第二,用評價的方式強化傾聽意識。成功的體驗是促使學生后續學習的一種動力。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決不吝嗇你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及時發現并表揚認真傾聽的孩子。如:“You are so great! You are a good listener.”也可以在每堂課設立一個“傾聽之星”,讓學生掙相比較傾聽的認真程度。在期末的時候也可以設立“十佳傾聽者”的獎項鼓舞學生傾聽。
2、對課堂上的傾聽作出具體要求。
第一,傾聽中做到細心、耐心、虛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認真聽,聽完整;當同學的發言有異議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指出不足;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
第二,注意傾聽的姿勢。身體動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課堂上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認真指導。如:聽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眼睛看著書上或老師出示的教具,不四處張望,做到神情專一。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至,則以微笑、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學生們漸漸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老師可通過一目了然的觀察,了解學生聽課的質量,即時得到反饋信息。
3、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實施并改進教學方法。傾聽習慣的培養,光靠說教難以落到實處,有效的指導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英語課堂上,根據教學任務,針對培養傾聽能力設計教學活動是有效培養傾聽能力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做個有心人,抓住契機實施教學活動。
第一,聽前預測。預測,不僅能引起學生對預測內容的有效關注,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驗證預測結果的好奇心。傾聽之前,我們不妨圍繞傾聽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預測,以激起學生的傾聽欲望、強化學生的傾聽目的,從而有效提升傾聽實效。
第二,復述和轉述。復述和轉述是在教學中讓學生促進思考,加強記憶,加深理解,既可以調動學生有意聽記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傾聽的素質。但這種復述和轉述的訓練要注意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可以從聽課文簡單的單詞、句子開始,過渡到聽一段對話,然后根據關鍵詞進行復述或轉述,通過充當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學生在自然、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復述和轉述的能力,與此同時提高學生傾聽的綜合能力。如Golden Ears游戲就是很好的例子。對三年級的學生就將單詞,四年級學生就用句子,每組從第一名學生傳話到最后一名,最快最準確的一組給予加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第三,我來當評委。對話表演是理解和鞏固文本的很好的方式。但這種方式的弊端在于,一組學生在表演時,其余學生并不能做到認真傾聽,反而認為老師已經在看同學表演了,就沒有自己的事,甚至開始切切私語起來,課堂頓時變得亂烘烘的。而此時,發言的學生往往受到影響,這不利于創設寬松自如的課堂氣氛。如果在這組學生表演前讓其余的學生做評委,決定表演的得分,并給出一定的評分標準,學生在聽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有種責任感,并聽得津津有味。學生給出得分之后,也可以嘗試讓學生理由,如:”The performance is good. “ “ The pronunciation is super.” “They are funny.” 等,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又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若能充分關注到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并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的好習慣,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