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華蘭+劉豐+肖克峰
摘要:課堂上是老師與學生的交流是無法避免的,也叫作師生的課堂言語互動行為。它是教學的生命力,是課堂教學主要內容。一位20世紀的偉大教育家曾進行過相關研究,并且提出互動分析系統,后來廣為流傳。本篇文章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良好的運用這個系統去分析師生互動的影響,如果能夠發現其普遍規律,教師的教學難度能夠降低,教學效果也會更好。本篇文章分析的側重點是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行為。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言語;互動行為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師生的交往中以言語為主要形式,師生互動的內容,關系著交往的效果。從互動的廣度上來說,師生互動話題的廣泛性直接影響師生關系。如果一個老師和學生聊的話題比較多,就更加容易和學生彼此熟悉;從互動的深度上來說,如果老師和學生聊天能夠很深入,學生愿意和老師說真心話,老師就更加能夠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的良性循環就是學生逐漸更加信任老師。
課堂師生言語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現實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言語互動呈現怎樣的特征就非常重要了。這里,拿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多年的竇老師做例子來具體分析。
一、靈活運用語言藝術,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
語言是非常豐富的,因此,要學會多種方式去應用它,避免自己的語言過于單一乏味。對于老師來說,平時與學生溝通時除了要注意學生的年齡和理解能力外,還要知道如何用不同的話表示同樣的意思。通過觀看的課堂教學視頻,我們可以感受到竇老師靈活多變的激勵語。
1、這位同學進步很大啊,你這樣的進步速度令老師很驚訝,希望你再接再厲,老師相信你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2、這位同學在讀課文時有些緊張啊,不過沒關系,雖然有一點小小的瑕疵,不過老師很喜歡的聲音和你標準的兒化音。
3、你們講得真美,像詩一樣的語言。
針對教學視頻筆者做了一個總結,在這堂課中,竇老師的激勵語言可以分為肯定性激勵、感謝性激勵、接受性激勵三種,如激勵言語,“你真會讀書”是對學生言語的直接肯定;“母親這悄悄地細節被你發現了”屬于對學生言語的接受性激勵,利用與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很感謝你為大家做了一個發言的代表,而且還說的這么棒。”這就是感激性鼓勵。
在與學生的言語互動中,三種積極性言語常常又可以交叉運用。竇老師的積極性言語具有多樣化、具體、針對性強的特點,值得借鑒。教師在與學生的言語互動中,針對學生的回答既不能千篇一律,又不能“虛情假意”。其實“虛情假意”的現象在教師當中比較常見,因為不是所有老師都善于言辭和表達自己,但是又想要鼓勵這個學生,于是就可能“虛情假意”。比如說,學生明顯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回答的不正確,有的老師卻說“很棒,答案很好”,這就顯得有些虛假了。如果老師不知道怎么說,可以說“進步很大,繼續努力”之類的話。
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予以擴充,這是對學生言語行為的間接肯定;可以對學生精彩的回答表示感謝,這是對學生課堂主人翁地位的充分肯定。很多學生都比較敏感脆弱,如果直接改正學生的回答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回答錯了,然后感到羞愧而不敢再次發言。老師在學生回答錯誤之后接過學生的話茬進行一些補充,在補充的過程中慢慢調整一下,學生就不會有自己說錯了的感覺了。
二、善于利用學生言語,注重教學的彈性設計
教學具有生命活力的體現,它為學生留有自我構建的空間,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
善于利用學生的言語主要體現在教師能擴大或發展學生的言語,以老師執教的《晏子使楚》一課為例,探討竇老師是如何擴大或發展學生的言語,使教學設計具有彈性和靈活性的。
師:你讀出了什么?你的觀點就可以作為課題的副標題。
生:使節代表著一個國家,如果一個使節受到折辱,那么整個國家都沒有尊嚴了。為了自己國家的百姓和人民,使節必須自尊自愛。
師:那么晏子是用什么方式讓楚國不敢不尊重齊國了呢?生:他非常自尊自愛,并且非常聰明。師:這就說明了一個人得到尊重的方式。
在這部分教學中竇老師總結到:“每個人努力都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在此基礎上,才能談得上班級、集體、學校、乃至國家的尊重?!备]老師的總結言語來源于學生的回答,是對學生言語的利用與擴展,學生的言語可以是問題的最終答案,沒有給學生設定限制,讓學生獲得積極思考問題得來的成就感。
老師如果能夠善于引導,其實語文書本里的每一位偉人都有值得學習的閃光點,老師的言語就好像一盞指路明燈,讓學生領悟了語文知識之后深入得到一定的人生哲理,讓學生有豁然開朗之感。
三、師生地位民主平等,轉變師生言語互動觀
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實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師生有什么樣的課堂言語互動觀念,就有什么樣的課堂師生言語互動行為。因此要轉變互動的行為,就要改變教師的傳統的互動觀念,對觀念進行革新和改進。
現代的新型的平等師生關系中,倡導課堂師生言語互動行為必須是平等、民主的,并不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可以任意發揮,隨心所欲,而是要科學安排學生在課堂上言語交流的頻次,教師要把握合適的節奏。強調課堂師生言語互動行為應該是真實的,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一定的目的性、價值性,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真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注重課堂師生言語互動行為的積極性,意味著課堂教學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課堂教學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
總之,要深入研究小學語文課堂師生言語互動行為,必須設計適合小學語文課堂的師生言語互動行為系統,這是一個探索規律的良好的開端,筆者將會堅定地走在探索適合的互動系統的道路之上。
參考文獻
[1] 王家瑾.從教與學的互動看優化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教育研究,2013(1).
[2] 傅維利,張恬恬.關于師生互動類型劃分的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