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平+劉國鴻
摘 要:本文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協同創新是發達國家與地區為了提高其自身競爭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而且發達國家在創新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在行業性或者全球性開始實施較廣范圍內的協同創新,已經逐步打破領域、地域的界限,逐漸構建起龐大的創新網絡,最終來提高國家或企業的創新能力。校企協同育人有校企協同、校際協同及校地協同等多種模式,本文重點研究分析了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本文對高職院校進行協同育人創新的意義與價值進行了分析研究,對于校際協同育人模式、校地協同育人模式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以期望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關鍵詞:多元平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8.250
1 緒論
1.1 國外主要國家協同育人動態
美國硅谷的成功根源就在于它所實施的協同創新管理理念,讓世界各地的創新創業者和大學生在硅谷能夠以較低的創業資本,獲取較高的創新價值。美國相關部門通過研究,制定了相關約束制度把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企業協會、高校、研究院所等結合起來,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多元創新平臺,以此來推動學校、政府、企業的協同創新發展。
目前COE 計劃即“建設卓越型創新園”已經在日本開展實施,這個計劃涉及到多個領域和不同的學科,其中特別注重強調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融合交叉,并且注重把科學研究與民生需求結合起來,從而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
1.2 國內協同育人研究現狀
為了在多元平臺下有更好的促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高效運轉和健康發展,構建人才培養的校企雙邊結合、科研工作促進教學開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多方協作互動、創新協同育人機制,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相關學者和研究人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吉林大學滕利榮教授發表了《構建高校與社會協同育人新模式》相關論文,這篇文章主要是從學科發展特點和人才培養方案入手,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建產學研于一體的生產性實踐教學基地,形成教學與科研、生產緊密相連的育人體系,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從而建立起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實踐育人的新模式。張鋼、王方瑞兩位學者則通過尋找企業內部創新動力的方法、減少錯誤和忽略的方法來不斷改進組織內的創新實踐模式。鄭剛則主要研究了協同育人教育過程中最具關鍵性的五個步驟即聯絡、競爭、協作、合作、協同。饒揚德對項目管理、技術研發、外部市場的協同機制構建中給予了特別關注。劉國龍研究了協同創新如何促進企業的成長,及協同創新在產品、工藝流程、市場推廣等創新過程中的運行機制。白俊紅對企業內的協同創新合作機制從創新管理和組織績效關聯度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和實證性研究。
2 協同育人研究的重要意義
多元平臺校企協同育人有利于明確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定位,更加合理配置和有效的利用各方面優質資源,全方位合作與協同,有效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職業能力得以快速提高。協同育人符合教育自身規律、職業發展特點與企業用人機制。協同教育必須依靠學校主體、企業需要和政府推動三方的共同努力,合理利用各方資源優勢,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從而形成合力,有效的組織教學活動。多元平臺校企協同育人對于我校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有助于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目前創新模式呈現以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為基礎的協同創新模式,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必須根據區域國民經濟建設的需求,開展開放式多元化的合作育人。通過校政企協同、科教協同、多平臺協同、跨學科協同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全方位協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目前正值我國建設一批國內一流職業院校的關鍵期,高職院校應把握這一歷史發展機遇,將學校辦學定位立足于地方性、應用型、強特色,高職學校應緊跟當今社會的人才需求,主動調整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進一步樹立育人為本、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需求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明確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凸顯自身的特色。
2.2 有助于進行科教協同育人,提升學生創新研究能力,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多元平臺校企協同育人,要以提高學生職業創新能力為重點,通過建立協同育人機制,以科研項目為平臺、深化師資建設與教學方法的教學改革,努力實現建設一流高職院校目標與高質量人才培養的相互支撐。在產學研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建立雙師型隊伍建設與發展的長效機制,從而建立高校與外界聯合育人新模式。作為高職院校要主動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轉移升級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把以“立德育人”作為根本目標,以提高學生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協同創新、協同育人和培養高水平技能型應用人才為核心,將“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勇于創新”作為人才的培養目標,確立“素質為魂、能力為本、崇尚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方式,將協同創新、協同育人理念貫穿于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進一步突出辦學特色,形成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辦學格局,努力實現建設特色鮮明的一流高職院校的發展目標。
3 協同育人研究價值分析
多元平臺校企協同育人通過整合各方資源“為我所用”,不僅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視角,還是新常態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有效途徑。協同育人模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改變學校同質化、專業同質化、課程同質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對于引導高職院校辦出特色,建設一流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協同育人從合作單位數量來看,學校可與某一單位進行協同,也可以與多個單位進行相關領域協同,有利于進一步打通學校與相關企業發展的緊密程度;從人才培養模式來看,有“委培訂單式” 、“預就業式”及各種“創新(實驗)班”等多種形式,通過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學校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從建設內容來看,有“軟件”與“硬件”結合之分,有利于形成廠中校、校中廠的新型協同育人環境。同時協同育人可以對指導學校課程進行課程建設與改革工作、建立與課程改革對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探尋新型校企合作機制,建立長效的運行模式等多方面起到促進作用。
項目支持:延安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15YAZYJG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