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我國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加入我國金融市場,以其獨特的優勢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打破了國有銀行的壟斷地位,為我國金融市場注入活力,在推進金融深化和金融創新中不斷探索并取得良好業績,同時也面臨諸多發展問題,本文淺析民營銀行發展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分析。
【關鍵詞】民營銀行 金融深化 發展問題 對策建議
一、我國民營銀行概況
我國的民營銀行的設立是我國銀行業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標志。2014我國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有五家分別是前海微眾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溫州民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浙江網商銀行。2016年又批準了6家銀行包括重慶富民銀行、湖南三湘銀行、武漢眾邦銀行等。民營銀行相比國有商業銀行,我國民營銀行具有自主性和私營性,和靈活性,是由民間資本控股的非公有制經濟模式。在經營管理和人事管理上具有自主性,不受政府部門干涉。其特性使得民營銀行在經濟發展中和銀行競爭中具有獨特優勢:首先其經營管理不受政府部門干預,更加貼近市場。其次民營銀行的服務更加高效便捷,減少了很多復雜僵化的審核和審批。因此我國民營銀行在我國新時代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二、我國民營銀行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拓寬資金融通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中,中小企業數量多且涉及行業廣泛,在繁榮市場和擴大就業上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業又是市場經濟中的弱勢群體。我國的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面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由于其融資規模小,信譽程度低造成國有銀行對其信貸支持程度較低。中小企業迫切需要外部融資的正規渠道,民營銀行可以很好的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民營銀行在向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靈活的掌控地域內客戶的信用程度、資產數額、企業的運營狀況,其面對的主要客戶是中小企業因此信貸規模小,能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因此民營銀行的加入可以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緩解金融市場中的供需矛盾。
(二)推進金融深化,增強金融市場活力
民營銀行是推動我國金融深化的重要環節,金融深化即政府放棄政府放棄對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過度干預,從而有利于增加儲蓄和投資。同時對于金融市場和整個銀行業而言民營銀行的建立具有鯰魚效應,因為它打破了我國國有銀行壟斷銀行業的局面。使得我國銀行業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競爭局勢,呈現出良好的競爭性的金融體系。這充分的刺激了國有銀行突破現有經營模式,進行金融創新,更好的推進普惠金融。同時國有銀行和民營銀行可以實現互補,共同應對外資銀行的沖擊,有效的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競爭力。
三、我國民營銀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一)民營銀行存在信譽風險
信用是經營之本,民營銀行在建立初期存在信譽風險,短時間內無法過得儲戶的充分信任這直接關系到銀行未來的客戶數量和經營狀況。國有銀行有政府作為隱性擔保,信譽度高,而民營銀行自擔風險,在建立初期無法獲得廣大用戶認可,對其存款來源和數量造成不利影響。由于民營銀行的資本來源于民間資本,且由民營企業自行經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其經營狀況容易受市場波動,市場競爭和民營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影響,規模小,網點少,信譽程度低,客戶辦理金融業務更傾向于選擇穩定有保障的國有銀行,并且一旦出現民營銀行經營不善等負面新聞可能造成民營銀行破產,引發擠兌危機。
(二)民營銀行缺乏專業人才
銀行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經營發展不僅需要資金成本,同時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進行金融服務,以及進行金融產品創新和銀行經營管理。目前我國的金融行業本身就存在金融人才匱乏問題,金融人才不能滿足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需要。而大多數人才更傾向于穩定的國有銀行和高薪的外資銀行,進入民營銀行的專業人才數量較少,銀行業的管理關系著銀行的生存壯大,因此民營銀行應當外聘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進行管理。
(三)民營銀行市場競爭力弱,缺乏完善的金融監管機制
我國民營銀行起步晚,數量少,資金實力小,雖然獲得國家政策支持,但規模小,營業網點少,雖然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有一定的沖擊,但是我國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市場壟斷程度仍然很高。民營銀行自身的業務范圍小和規模限制使得其在金融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部分民營銀行無法完成國有大型銀行所開設的業務,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同時我國本身金融監管機制不完善,對于民營銀行這一新鮮事物來說,監管內容有限,缺乏相關的監管經驗,例如民營銀行的退出機制不完善,缺乏相關的政策規定。
四、我國民營銀行發展對策
(一)正確定位,注重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為適應民營銀行的發展和壯大,民營銀行在銀行管理上應以人為本,外聘具有豐富銀行管理經驗的人才進行銀行管理運營。各民營銀行應當做好自身定位,根據自己銀行業務范圍吸納人才。例如前海微眾銀行,主要立足于微粒貸,通過大數據轉化為利益,因此吸收具有專業水準的信息技術人才。必須按照國際標準建立人才機制,通過公平的競聘制度還是激勵性的報酬分配制度等吸引人才。為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進行金融創新,同時在進行專業培訓的同時,培養員工的風險防控意識,建立銀行內部的約束機制。
(二)增強內部管理機制,增強風險防控意識
銀行業是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需要復雜科學完善的運營機制,因此民營銀行在銀行內部經營中要防范內部道德風險,例如股東以貸款形式抽離資金,防止股東利用民營銀行。在經營中信貸風險是影響銀行利益,民營銀行主要客戶是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小獲得國有銀行的信貸支持水平低,由于市場因素影響和經營不善出現貸而不還和逾期還款的情況,出現不良貸款的幾率大,民營銀行應當專注地域內的中小企業,必須要有明確的資產和信用評估標準,利用自身規模小,范圍小的優勢,做到信息實時追蹤和風險預測,完善自身的征信體系。
(三)優化服務質量,增強銀行競爭力
企業競爭力不僅體現在資金實力同時也體現在服務質量和服務內容。優質的服務質量和更適合廣大客戶的金融產品是民營銀行吸納存款的關鍵。目前我國國有銀行的部分銀行員工服務態度差、服務效率低,不受廣大客戶青睞,民營銀行可根據自身定位制定特色金融產品,針對所在地域不同人群,在保障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進行創新,同時增加服務網點,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方便客戶,提高服務質量,獲取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王剛,吳飛.我國首批試點民營銀行經營狀況調查與對策建議[J].經濟從橫,2016(12).
[2]蘇均和,周新輝.中國民營銀行發展的多重思考[J].經濟改革 2014.
[3]陳曉蕊.中國民營銀行發展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
[4]高楊.對中國民營銀行發展的思考[J].管理觀察,2014,16:62-64.
[5]阮崇昱.我國民營銀行發展對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5.
[6]施德鑫,李響.中國民營銀行風險與控制[J].科技資訊,2014,12:230-231.
作者簡介:肖文博,女,河北石家莊人,研究方向:金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