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哈爾·熱合曼
摘要:口算教學在整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口算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等的基礎,因此,提高口算教學質量勢在必得。口算教學效率的提升依賴于良好教學環境的創設,依賴于教師的有效引導、操作,建構最優算法,口算練習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這樣,能將枯燥的計算課堂變成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的樂園。
關鍵詞:小學數學;口算能力;教學;培養
引言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口算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地改善教學方式,實現有效的口算教學,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口算也稱心算,它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口算者的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一種計算方式。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口算既是學生數學作業和數學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筆算、估算和簡算教學的基礎。要想培養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從口算能力著手是關鍵。基于此,本文就口算教學圍繞以下幾點加以研究。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堅持訓練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心理成分之一,興趣是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當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時,他們的心情也會更加愉快,學習積極性也會更高。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形成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口算教學同樣需要持之以恒,要堅持天天訓練,要想短時間內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是不可能的。《課程標準》對口算教學也提出新要求:“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由此可見,要培養小學生的口算技能,除了讓其掌握一些算法外,堅持練習,做到天天練是關鍵。但是,鑒于小學生年齡小,各方面的能力及毅力不成熟,需要培養。故此,在口算教學中,想要讓學生都能從內心深處去主動練習口算,培養他們對口算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師要積極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各方面特點、愛好,將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挖掘出來,激發他們對口算的訓練興趣。用學生的興趣帶動他們對口算的積極性,更利于學生快樂自主地投入到訓練當中,不斷堅持,最終提高口算的教學效率。
二、創設口算的環境,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實踐證明,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加以授課。例如,讓學生計算34-13=?;45+54=?;34+57=?;亦或者82-23+8=?練習題時候,很多學生會因為對數學知識的接受的差異和練習的差異會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口算正確率,提高學生的口算技巧,可以選擇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例子進行授課。比如,在講桌上擺放一些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東西,標上價格,學生可以扮演售貨員的角色,分別去計算幾種東西的價格。課堂的教學氣氛也會更加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更高。臺上的學生在練習,臺下的學生也跟著練習。這樣,既能節約教師的課堂授課時間,還能提升學生的口算積極性。
三、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
口算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為口算練習可以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學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對算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舉一反三,收到理想效果,才能提高口算的速度與準確率,并且形成口算能力。因此,重視加強學生對算理的理解至關重要。例如,在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教學中,學生需要學會正確運用數數法、接數法以及湊十法、口訣法等進行學習。湊十法是低段小學生較為常用的方法,故此,教師要先教會學生會湊十,會熟練記憶哪兩個或者幾個數能湊成十。還要傳授給他們一些巧算的方法。比如,口算中較為常用的湊整法、湊十法、分解法等常見的數據等。結合練習展開教學效果更佳。再如,在教學乘法的相關知識點時,舉例說明:25×4=100,125×8=1000,提醒學生可以經常用它們作為口算的拐杖。也可以鼓勵學生將平時發現的巧算方法記下來,供全體學生分享。這種教學方法利于培養學生的口算積極性和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有效的口算技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將理論內容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口算是計算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口算準確率,數學教師應當從學生的理論知識接受能力出發,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再有所提升。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將數學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幫助小學生加強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計算兩位數除法的時候,數學教師應當先讓學生去深入了解其中的計算原理,使學生都可以在分配基礎上來完成對所得商的認識程度,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在這一過程中,為了讓小學生提高對數學原理的了解水平,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主動去思考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類似算式。在對其進行計算的時候,得出更為簡易的答案,確保學生能夠在自主思考后完成對數學口算能力的穩步提升。
五、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要從實際出發
口算教學需要遵循著學生的認知規律,要講求科學性。例如,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也不一樣,因此,制定的教學計劃也要有所區別。要結合實際制定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案。學生扎實的口算能力不僅能為計算學習帶來便利,還能夠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大多數學生都容易出錯的題目類型,比如乘法、除法或是乘除加減的混合題目等要加大訓練的幅度,對那些正確率高,較為簡單的題目,教師就可以適當地減少練習。這樣的訓練更具有針對性,學生也有所側重地學習,口算教學效果自然會更理想。
在口算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在認真分析小學數學課程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此基礎上,也要認識到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指導教學,使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養成好的口算習慣,提高口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曉東.淺談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年05期.
[2]張孟金.對小學數學計算有效性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1):130-130,131.
[3]姜繼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策略的實踐與研究》,《考試周刊》2014.08.13期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