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熱亞木·祖布爾
摘要:幼兒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所述,幼兒的發展是持續漸進的過程,還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我們不但對幼兒發展的階段性要準確把握,而且對幼兒連續發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個別的差異,讓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去發展,我們要從多角度多方面支持和引導他們,讓他們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最大化地適度發展。
關鍵詞:幼兒;發展;戶外活動;家庭教育
由于幼兒的遺傳因素、家庭環境、性格特征以及他們的教育資源的不同,他們的發展也就差異明顯。正因為幼兒是從不同起點起步的,階梯型的發展,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應該多靈活變通地去運用在不同臺階上的孩子身上,我們應該寬泛的,我們應該富有個性的,我們應該差異性地指引他們,讓他們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最大化地適度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事,旨在為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一、重視學前的家庭教育,家園共勉共育
在我們農村地區,4歲的幼兒仍有近75%由家庭照顧,6歲的幼兒仍有近45%由家庭照顧。也就是說,目前絕大多數3-6的農村幼兒仍不得不呆在家中,無法享受正規的學前集體教育。即使是那些上了學前班的幼兒每日在班時間一般也僅為5—6小時,他們在家長的時間仍然大大超過了在學前班的時間。因此,在農村學前家庭教育是必要的。
在家庭中,家長與幼兒朝夕相處,從小看著孩子長大,一般對孩子的了解比學校教師深,正所謂“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因此,從孩子言行舉止的微妙變化,家長都可以敏感的察覺到孩子地心理活動,使教育更加有的放矢、針對性強,因而教育效果更具有深刻性。
幼兒期的可塑性很強,如語言的習得、動作的掌握和習慣的養成、個性的發展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那么孩子的發展潛力是驚人的。我國歷史上不少道行出眾的賢人義士,考察他們的幼年時代,都是無一例外地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如被傳為佳話的“岳母刺字”、“孟母三遷”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幼兒的發展離不開學前的家庭教育。比如可以“經常帶幼兒參加一些群體性的活動,使幼兒‘樂群、合群。 “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桌子上只有3個杯子,家里來了5位客人,請幼兒想辦法解決”。
在現代教育管理的機制研究中,一再強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的重要聯系,提倡建立二者互動機制,來增強二者橫向的聯系與溝通,并提倡家庭能介入幼兒園的教育管理及決策來,讓幼兒園給家庭引領教育方向,實現家園共勉共育。
二、從幼兒的生活起步,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
3歲至6歲的兒童,他們的思維直覺處在形象階段上,需要給他們親身地感知,親身地體驗,所以幼兒園的教育當從兒童的生活起步,不要生硬地搬用書里及教參里的概念和知識。選擇和孩子生活有相關的,他們就會表現出興趣,而且很想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些都在他們原有的經驗上去拓寬他們的視野,加深這個領域的感知。和孩子相關的社會生活及孩子的游戲活動都可以作為孩子的重要教學資源。我們積極善于從孩子的生活出發,利用孩子身邊的人和事,利用熟悉的環境,用適合的方式去引導和組織活動,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讓孩子在生活中發展。 整個社會不需要“人工的神童”,而是需要在科學教育下的成長,讓他們身心健康,心智健全,終身能積極樂觀,為社會和家庭作出貢獻的人。
三、重視戶外活動,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有時,戶外本身就是幼兒游戲活動的場地,比如:下雪天玩雪仗的游戲,雖然身上都是雪,但臉上都是笑。秋天到了,帶領幼兒拾落葉,做粘貼樹葉畫的游戲,觀察地上的小蟲等,這些都是以使幼兒感到樂趣無窮。地面上的圖形,活動圖,幼兒可利用來做測量,走迷宮、跳音符、比較等游戲,通過這些流動增長了幼兒的知識經驗的積累。踩地面上的一行行腳印,有利于幼兒平衡能力的發展。花壇中花兒開開了,幼兒觀察后做比較花顏色、形狀、大小的游戲。在水池中游戲,感受水的流動、透明、無色。墻上裝上投擲用的小網袋,幼兒可隨時練習投擲、吊上幾個拳擊袋,幼兒每天出擊幾拳,鍛煉了幼兒的攀登,鉆爬動作,發展平衡能力。
四、營造和諧溫暖的氛圍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其氛圍將在幼兒成長的歷程中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為孩子營造一種溫暖的、和諧的、互助的氛圍將有助于孩子獲得較好的學習發展空間,而且也有助于孩子安全型依戀關系的形成。相反,冷漠的、疏遠的、拒絕的氛圍則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的依戀經驗,不能在園生活和學習,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這些早期的情緒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后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人際關系的建立以及將來學業的完成。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給幼兒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大家庭氛圍,讓兒童在這樣的背景中感受愛與關懷,快樂學習和成長。
如何培養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穩住腳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蹤孩子,要以良好的心態和先進的教養模式去進行我們的育人工作,還要做到家園共勉共育,使家園在教養方式上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