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璐
摘要:高職院校的教學發展一直以來都比較平緩,其英語教學甚至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受到不利影響,導致學生的英語水平得不到提升。部分高職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容易受心理影響,導致其不能用積極的態度開展英語學習,因此本文主要就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是當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問題,很多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其在繼續接受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定的厭學問題,眾多情緒使其難以專心開展英語學習。傳統教學方式的延續又使得高職英語教學難以創新,眾多問題的產生使得學生的學習心里消極,因此就需要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相關的探討。
一、影響高職學生學習的不利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部分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家長和教師對其期望也不高,導致其對自身的學習評價較低。很多高職學生認為自身的就業前景比較差,特別是一些高要求的企業使得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信心。英語是部分高職學生的軟肋,同時也是社會對高職院校教學的基礎要求,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導致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缺乏信心。很多社會人士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高職學生是不思進取的群體,這種觀念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職學生對自己的要求,產生自己比別人差的自卑心理。
2.矛盾心理。雖然部分高職學生的學習大多不被看好,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對自己抱有較大的期望,希望通過努力縮小與別人的差距,然而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狀況卻使得這部分學生產生了較強的矛盾心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渴望與同學相處交往,但是經常都會感到孤獨,想要開闊視野,但是缺乏資源,長此以往,學生在這種矛盾的過程中就容易產生消極心理,從而影響學習活動的開展。
3.厭學心理。厭學心理是高職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的主要消極心理。很多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是因為其在高考過程中表現不佳,因此要么是想在學校混個文憑,要么就是需要學習一種專業技能。部分學生認為在學習專業課程的過程中,不需要對其他的課程進行深入學習,導致其對英語教學的開展產生一定的厭煩。部分高職學生本身就不愿學基礎文化課,認為文化課學習枯燥無味又復雜,這也是其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
二、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基礎較差。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較差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導致其在繼續學習的過程中失去學習興趣,很多學生是高中學習成績不好然后進入高職院校或者是中專、技校畢業,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的過程中大多不能按照教學要求完成學習目標。部分學生在中學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遭受過挫折,導致其對英語學習缺乏信心,這些都是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的原因,從而使其形成英語學習心理障礙。
2.學生習得性無助。高職學生在剛剛進入學校接觸新的校園環境、教師和同學的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恐慌。部分學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和交際能力較強,但是還有部分學生不喜歡主動和陌生同學交往,甚至其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都有教師、同學及家長的照顧。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就會對生活和學習環境產生不安,這種習得性無助的現象在部分高職學生身上都有發生,也是影響其學習心理的原因之一。
3.教師職業疲倦。高職院校文化課教師的專業能力大多不強,其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忽視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提升。部分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組織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也難以調動課堂教學氛圍,導致其形成職業疲倦,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創新的途徑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其教學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熟練應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以此為教學目標。很多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其進入高職院校開展學習大多是由于高考失利,但是這并不能阻止學生繼續接受教育。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教學目標,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合作,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這對于其理智層面的升華有較大的作用,也是符合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措施。
2.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對于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來說,最重要的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傳統教學注重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而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通過組織課堂教學和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積極心理學注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教師可以通過制定鼓勵機制提升學生的信心,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公平競爭,推動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促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發展。
3.完善教師人格。教師人格的完善也是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點,很多學生的學習動力都源于教師的魅力和人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幸福感能夠使其增強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從而增強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高職英語教師要強化專業教學能力,以積極的態度開展英語教學,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高職英語教學的服務性,給學生積極的影響,加強高職英語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開展主要需要通過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心理形態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高職院校要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師要通過完善其人格加強英語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實現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宋艷平,彭小飛.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J].職教論壇,2014(35):58-62.
[2]王瀟.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路徑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05):139-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