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李銘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科學習的起始階段,在學生的語文學科學習歷程中,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和挖掘,在提升學生語文課程學習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健康協調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創新意識
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習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科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成為課程教學中并駕齊驅的兩項重要教學內容。小學語文作為學生進行語文學科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于學生學科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培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以更加全面協調的成長和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創新意識是學生學科素養的核心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今后能夠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推崇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習慣,已經成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應試教育占據重要地位,教學功利色彩極為濃重。在這種教育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學被局限在狹窄的框架之內,教學內容也僅僅是對于各種語文知識的機械性講解和傳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單純的對教師所講解的各種語文知識,進行單方面的接受和消化,根本無法真正的走進語句和篇章之中,對其中蘊含的優秀文化和深厚思想,進行感知和品味,更不能對其中隱含的種種知識,進行個人化的理解和闡釋。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產生極大的偏見和誤解,不僅影響學生課程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還會制約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的發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坐井觀天”、“封閉僵化”的學習弊端,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創新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首先,扭轉教師的語文課程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小學語文創新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從自身出發,秉承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對自身的語文課程教學理念,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進,將語文創新教學理念,引入自身的語文教學之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滲透和激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對語文課程教學進行更為深入的解析和感知,認識到語文教學不僅是對語文知識的一種講解和傳播,更是對于文化與精神的闡發和頌揚,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內涵,進行有機整合和調整。在注重課程教學知識性的同時,突出語文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創新性,激發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創新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教學策略,即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其中,采取音樂、圖片、視頻、文本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傳統的僵化單一的語文課程教學氛圍,為一種輕松的、極具藝術性和感染力的教學氛圍所取代。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科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提升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創新水平。
其次,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對課程教學文本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感知能力和學習創造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較為活躍,各種新奇的想法、觀點層出不窮,對于各種語文知識和語文學習篇目,有著自身獨到的看法和見解。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單一化的課程知識講解和理論灌輸。這種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將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進行片面化的整合和總結,不僅無法使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學習和掌握,還會扼殺學生的學習創造力和探究精神,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為一種純粹的接收和模仿過程,影響學生課程學習質量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養成。因此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創新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課程學習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突出語文學習的個人化和差異性,鼓勵學生在聽取教師講解的同時,根據自身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感知,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新。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轉換教師和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占據的位置,引導學生積極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動性,利用課余學習時間,對語文知識和學習篇目,進行獨立的挖掘和解析。鼓勵學生在課程教學時間之內,將自身的學習收獲和知識理解等,進行分享式的表達。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從傳統語文教學束縛中解放出來,通過查閱書籍、搜集資料等方式,對語文學科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思考,最終得出相應的具有創造力和發散性的學習成果和結論,有效的鍛煉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在提升學生語文課程學習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最后,根據學生的課程學習實際,引入語文學科前沿問題和課外學習內容,擴展學生的語文學科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語文學科并不僅僅局限在語文教材之中,而是具有極為廣闊的外延空間,但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將課程教學范圍局限在語文教材規定的范圍之內,這就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延展性不夠,缺乏創新條件的教學不良問題。這種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學生對各種語文學科知識,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和理解,但是卻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變得僵化且狹隘,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語文創新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實際和學習需求,將各種適合學生學習和理解的語文學科前沿問題、語文學科外延知識、文學常識和經典書目等,納入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范疇,從而使學生能夠以一種更為廣闊的視野和心態,面對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在廣闊的語文知識海洋中,展開各種具有創新性的探索和想象,使學生的各種奇思妙想得以充分的展示出來。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教學科目,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從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語文教學策略,對學生的語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