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摘要]國有地勘單位作為我國地質勘探工作的主力軍,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試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對國有地勘單位的戰略發展做出分析,并做對策研究,希望通過研究對國有地勘單位戰略管理提供一些理論指導和現實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國有地勘單位;戰略管理;戰略分析;戰略對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2180
國有地勘單位的戰略管理簡言之就是國有地勘單位在經濟新常態下,為謀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長遠性、全局性的謀劃。國有地勘單位如何根據自身特點,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怎樣在發展中不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文章從戰略管理的角度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1國有地勘單位戰略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1國有地勘單位戰略管理研究的背景
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經濟建設提供必要支撐,中國已發現173種礦產資源,探明資源儲量160種,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總量大、配套程度高的資源大國之一,多種礦產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中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偏低,又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是個資源消費大國,煤炭、鋼鐵、水泥等消費世界第一,鐵、石油等多種資源無法自足尚需要大量進口。
中國是一個資源勘查大國,多年來地質勘查投入高居不下,但近幾年勘查投入持續減少。2016年我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活動投入僅246億元,同比減少25%,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地質勘查活動指數走低,而礦業市值和金屬價格指數在1~2月呈上揚態勢,中國地質勘查活動指數震蕩下行。
中國GDP增速從2012年起開始回落,2012年至2016年增速分別為77%、77%、74%、69%、67%,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呈現出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疊加”的陣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制造業“去產能化”成為主流,同時環境“去污染化”要求越來越高,對地勘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另外國有地勘單位改革,各省市進度不一,絕大部分單位保留公益二類,少部分劃為公益一類,經營類確定轉企改制,取消事業編制,相關人員事業編制隨之取消,專業技術人員出現流失現象,改革期間為地勘行業的發展影響帶來不確定性。
12國有地勘單位戰略管理研究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國家急需各類礦產及地質資料,以發展社會經濟,中央多部門組建地質找礦隊伍,培養了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國有地勘單位,為礦產與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世紀90年代后期,全國的地勘單位陸續實行了從國家部委直屬到屬地化管理,從事業管理到內部分體運行,從靠單打獨斗掙扎在市場邊緣到國家專項資金扶持[1],國有地勘單位已逐漸走出計劃經濟的陰影,在市場經濟中獲得了新生,為國有地勘單位戰略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戰略管理是根據其外部環境及單位內部資源和能力情況,為求單位生存和長期穩定發展,對單位發展目標、完成情況的總體規劃和和長遠打算[2]。當前國有地勘單位正處于改革發展的攻堅階段,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加強戰略管理對促進單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國有地勘單位進行戰略管理研究有利于國有地勘單位做出長遠規劃,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逐步提高國有地勘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增強核心競爭力,最終達到國有地勘單位壯大實力、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員工收入等目的。
2國有地勘單位戰略管理分析
21核心競爭力分析
(1)關系競爭力,就是單位在競爭中發生或形成的與相關單位、國家主管部門、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的關系。國有地勘單位屬地化管理十幾年來,接受省級政府行政領導和行業主管部門的行業指導,比其他行業單位有先天優勢。
(2)資源競爭力,國有地勘單位大多屬于建立幾十年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技術力量雄厚,設備齊全,專業技術人員眾多,各類資質較高,與其他競爭者相比仍具有相對優勢。
(3)能力競爭力,是單位生存發展及實施戰略的能力,對于地勘單位來說,雖然是屬地化管理但大都屬于單位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地勘單位的經營管理、商業模式、市場適應能力都有了較大提高,但與其他單位相比仍有差距,是戰略管理的重點。
22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分析法是單位從自身條件出發,把單位經營活動的價值創造、成本構成同單位自身的競爭力相結合,與競爭對手經營活動相比較,從而發現單位目前及潛在優勢與劣勢的分析方法。國有地勘單位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查,包括前期市場信息收集、現場勘探,后期的材料數據整理、報告編寫評審等活動,地質勘查的輔助活動包括勘探設備采購、資產管理、技術人員調配等活動,總體來說,國有地勘單位在主體活動和輔助活動有一定優勢。但同時思想較保守,“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場競爭主動性較差,也制約了發展。
23波士頓矩陣分析
根據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布魯斯亨德森的波士頓矩陣理論,單位所有戰略單位根據市場占有率和市場份額兩項指標分類,分為“明星”“金牛”“瘦狗”和“幼童”四種類型,類型不同擬采取的管理戰略也不盡相同。
根據國有地勘單位的實際情況,其“明星”產業主要是礦產勘查業主業、地質災害治理和地質測繪等,對此類業務應該優先供給資源,大力發展;“金牛”產業包括勘察施工業等業務增長率低,市場占有率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應該保持穩定合理有序發展;“幼童”區的行業主要包括剛起步的海洋地質勘查、城市地質、珠寶鑒定等,增長率較高但市場占有率低,進一步分析以確定戰略;“瘦狗”區的行業主要是印刷廠、旅行社等市場占有率和業務增長率都比較低的行業,可以考慮放棄戰略。
3國有地勘單位戰略管理對策研究
31堅持地勘主業發展不動搖,積極發揮地質工作主力軍作用
只有發展好地勘主業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公益屬性,建議國有地勘單位通過“省內、省外、境外、海洋”四線聯動,把“三稀金屬”及頁巖氣、油頁巖、淺層地熱能等新型能源作為下一步找礦重點,同時在大地質服務、旅游地質、城市地質等方面更加關注。
32堅持多種經營并舉,切實發揮好輔助作用
國有地勘單位在地勘市場不斷萎縮,地質投入不斷減少的情況下,發展多種經營對于單位創收,安排就業、穩定隊伍等方面效果明顯,建議國有地勘單位在珠寶玉石鑒定、地質災害預警、土地整治、實驗測試等地質勘查上、下游行業作為多種經營的方向,發揮地質勘查單位的人員、技術優勢,壯大實力,為地勘主業起到必要補充。
33堅持夯實發展基礎,強化三大支撐
單位發展,科技先行,人才支撐,管理是保障,建議國有地勘單位夯實發展基礎,強化人才、科技、管理三大支撐,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方面積極引進急缺高層次人員,通過“師傅帶徒弟”等方式,帶動本單位技術水平飛躍,另一方面通過“送出去,引進來”等方式加強人員培訓,培養復合型人才;一方面積極引進先進設備,提高裝備水平,另一方面鼓勵科技創新,提高科技含金量,避免同質化和低層次競爭;一方面聘任法律顧問降低經營風險,并加強審計、紀檢等部門監督,另一方面全面做好精細化管理,防范“跑冒滴漏”等現象,通過管理要效益,通過管理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成地勘單位發展戰略研究的必要性分析[J].網校論文中心,2009
[2]鄧家學,付超地勘單位實施戰略管理的若干問題[J].中國礦業報,2006-12-14(C04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