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摘要】數學核心素養理念其應用本質是為了改善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法實踐中的欠缺,以保障初中生能夠完成感性思維模式到理性思維模式的轉變,不再認為數學是難懂應排斥的科目。為了能夠科學全面的將數學核心素養理念實踐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去,本文特此將課堂分為三個階段,用實際舉例的方式探索了核心理念下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156-02
一、在教學設計中突出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引導
教學設計就是教師在課前對本屆數學課堂所講內容的歸納整合,將所有思路以一個連貫性的系統模式串聯在一起,包括部分內容的講解時間以及數學課堂中教學活動的安排。也就是說教學設計是輔助數學教師正常講課活動的文本參照物,其內容可精確到每一句課堂用語。但其作用不僅是教師對其進行內容的設定,當這些文字內容真正移動到課堂中時,也同樣能夠引導教師對講授內容進行梳理。因此教學設計就是教師對整節數學課教法理念的最好體現。
當教師想要在課堂中加以創新教法或添加一些新思想時,就可以通過改良教學設計的編寫模式,或直接在教學設計內容中用一種較為柔和的方式將思想理念融合進去。最好能夠在教學互動中體現數學核心素養所提倡的讓學生主動學數學這一層面。
就比如說七年級上冊《幾何圖形》中立體圖形的正視圖和俯視圖這一塊,教師完成基礎內容的講授后可讓學生自主進行立體復雜圖形的設計,再交由前后桌同學分別參照此立體圖形進行平面圖形的繪畫,繪畫完畢后交由圖形原作者檢查,教師在旁輔助即可。通過讓學生全權管理練習階段可以使學生最大程度的掌握立體圖形知識。并且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趣味后,就會在下節課中期待教學互動。
二、在課堂教學的導入中突出數學核心素養的價值觀引導
教師如果能將導入環節合理運用,就能使學生以輕松的心態進入到課堂中。對初中生而言,數學相較小學本來就增加了難度,如果教師在課堂開始前仍不注重趣味性,就更加難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初中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最多也只有二十分鐘。想要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最優的聽課效果,就必須在課堂導入環節就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因課時內容的分別,每堂課教師使用的提升興趣的導入步驟并不一定要完全遵循某種固定模式,只要最終能通過實踐積累使學生形成數學學習興趣,就算完成了數學核心素養理念所說的愛上數學。
導入中的重點就是教師對導入環節的手段選擇,考慮到初中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實例更加有興趣,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體或生物進行編排。比如動物或植物等具有活性的例子。這里對考點重點方程運算為主例,利用雞兔同籠為附例舉例說明。首先為學生講故事,在故事中鋪墊計算梗概,最后引導學生開展過程計算:今有雛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雛兔各幾何?孫子的解法是假設每只雞都是獨腳雞,只兔都是雙腳兔,那么此時籠子里的雞頭與腳之比為1∶1,兔子頭與腳之比為1∶2,所以剩下的腳的數量減去頭的數量就是兔子的數量。再進一步,我們用算式表達其中邏輯,所有動物去掉一半的腳就是94÷2=47,假設有x只兔子,既有2x+(35-x)x=47,調整得35+x=47,解得x=12。解答完成后這時學生的思維還并未渙散,教師可趁熱打鐵用生動的語言再向學生提出以增減條件變量為主要目標的問題,不但可以鍛煉學生拓展思維能力,在故事中解決問題也可以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能力。
三、在解決問題中突出數學核心素養的拓展思維方面引導
數學最美妙的就是它巨大的邏輯體系,整體數學的邏輯體系幾乎可以涵蓋了所有可見的物質計算。對初中而而言,數學科目也許只是以課時為單位的知識灌輸,他們意識不到這些課時內容能夠聯合形成一個整體。如果教師能夠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就能夠讓學生在攻克課時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翻越山嶺的滿足感,從而不再認為數學是過了一山又一山的疲憊來源。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編制好的拓展問題輔助學生進行邏輯拓展思維能力的鍛煉。這里以九年級上冊課本第二十二章第三課時的課后拓展問題為例,具體問題為:分別用一段長為L的線段圍成矩形與圓形,哪個面積更大?教師列出二次函數,矩形一條邊長為A,則矩形面積S1=A×(L-2A)/2=AL/2-A2,而圓形半徑r=L÷2π,圓形面S2=π×(L÷2π)2=L2/4π,不難看出周長確定圓形的面積是固定的,再結合圖像,找到矩形面積最大時的值(當A=L/4時矩形面積最大),進行比較,即可解決問題。
結語:數學核心素養其實就是通過培養學生興趣開始,不斷激起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再加以時間累積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數學的好習慣,同時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體會到數學對生活的意義。只有學生真正意識到學好數學對其未來的重要影響,才能夠以勞逸結合的方式完成對數學文化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陳遵志.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2):6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