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護理服務水平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標準。在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中,護理教育一直致力于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在價值觀與其人生觀的塑造上屬于比較薄弱,護理專業針對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因此,不能只重視理論與實踐,更應該在追求學生技術水平的同時重視其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作為我國優良傳統“家風”的傳承就很好展示了豐富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把家風傳承每一位學子,在高職院校推廣應用,將會形成一種全新的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為醫療事業的發展增磚添瓦。
【關鍵詞】家風 護理專業人才 培養 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235-02
目前,高等院校護理專業人才被列為國家四大緊缺人才之一,加快護理人才培養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的優先發展戰略。 自我院在2007年被評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以來,為適應21世紀護理教育的需求,一直致力于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強調學生要有對護理職業存有耐心、細心、愛心等素質要求,為醫院、養老機構、社區等用人單位輸送了專業護理人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論家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用言行告訴我們,他做到了,也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對家庭、親情重視,由此可見一斑。眾多的佳詞美句如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厚德載物等,都體現了中國人的這種觀念。
二、論護理專業人才素質
護理專業作為國家四大緊缺人才之一,也是國際緊缺的人才之一。我校已為國家各級各類醫院、醫藥院校、康復機構、衛生行政部門、社區、家庭等場所輸送符合社會發展的護理專業人才。但不容置疑的是日復一日的護理工作:繁雜、枯燥、重復性強,難免會出現生理負荷、心理困惑,使工作壓力大,工作出現倦怠感。因此,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具有優良家風強化道德觀與價值觀的有重要性,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的滲透“家風”,從而使學生職業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量,實現自己的價值,提升其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和競爭力,更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同時還能使我校在保證學生能夠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促進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三、論家風的滲透
每一個學生都來自于不同的家庭, 從小就在家庭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了優良的家風。如“知書達理、尊老愛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這些優良家風是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凝集, 是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怎樣將家風傳承滲透到護理專業學生道德價值觀、人生觀中,應以傳承與弘揚優良的家風為渠道,引導學生發現與解讀身邊的家風,重點培養愛崗敬業、友善待人、勤勞堅韌的護理職業崗位精神,并且在一系列優良傳統的家風推崇活動中把“家風”和“學風、校風”緊密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社會輸送與崗位需求相鏈接的優秀護理專業人才。
(一)說家風
家風作為家庭的文化和傳統,體現了每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因此,每一個學生在家庭或者整個家族的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中形成了的關于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家庭成員受到潛在的文化影響,新學期伊始,可以借助開展團日活動“談家風”,說說自己的家風談談自己的看法,深入探討家風的內涵,分析家風與班風、家風與校風的聯系。通過個體之間的交流以及他們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的變化來影響價值觀,同時個體會對這些影響在情感和行為上形成固定的思想和行為,甚至內化成一些價值觀念。通過慢慢的滲透、傳承,使學生培養職業精神,塑造堅韌向上的職業品格,成為人生道路的指南。
(二)讀家風
家風是整個家庭表現的總和,包含正面,但也有負面的表現,為使家風的正面意義發揮,學校不定期開展優良家風歷史典故閱讀,如孟母斷杼、岳母刺字、朱子家訓等優良家風,這些在家庭教育史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話,對于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種極大的震撼和影響。可以說,家風是一種無聲的力量,但是卻擲地有聲,如同燈塔一樣,指引著他們前進的方向,促使其“價值觀”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激勵著他們不斷前行,提升價值觀念的凝聚力,在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愛家愛校愛崗。
(三)展家風
學校可利用比賽如征文、攝影、書法、黑板報等活動,搭建一座交流的平臺和渠道,記述家風及其背后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優良家風,成為家風以及家風故事的匯集平臺,并將家風傳承的成果加以物化,鼓勵學生生通過“展家風”活動開拓眼界、感觸心靈、堅定理想。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不管時代怎樣變化,以優良“家風”為指導培養學生,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培養學生的認真精神、敬業精神,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服務對象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幫助學生實現長遠的發展,滿足學生的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郝紅麗.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四結合”途徑探索[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盧逸,王靜,周佼佼,何源.論家風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4):131.
作者簡介:
陳穎超(1979-),女,漢族,湖南永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