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出具有良好的創新能力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生成展示過程的應用。根據數學問題,創設與問題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成展示過程;注重
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和把握,必須建立在對數學知識具有深入理解上。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應該在課堂中設置一些活動過程,給學生足夠的交流空間,讓學生去主動地認識一些數學知識。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概念進一步強化,從而拓展學生探索學習的空間。例如,在學習雙曲線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它的定義,在課堂上設置相應的實驗來進行展示。通過實驗展示,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雙曲線定義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下面再介紹幾種方法:
一、構建形成問題的有效途徑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要合理地去設計數學問題的情境,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積極性。設計的數學問題必須是開放的問題,只有這種問題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設計的數學問題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規律性,引導學生探索。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知識的不同結構,設置與數學問題相關的情境。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的情境解決問題。鼓勵學生以小組或同桌為一個組合,大家一起提出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進行鉆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有機地進行集中思維與發散思維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集中與發散思維訓練,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個問題進行發散,對于散亂的知識點進行集中,總結。創新性思維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與發散性思維,所謂集中性思維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單一模式,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發散性思維是根據某個知識點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聯想到更多的解決問題方案,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價值,需要評判、篩選、提煉、升華。集中性思維是發散思維的起點和歸宿,兩者相輔相成,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能夠單單從集中性思維或者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而應兩者進行有機地結合,才能發揮效用。
三、不時地進行直覺思維訓練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直覺思維是建立在對客觀數學知識掌握及熟悉的基礎上發生的,是平時數學知識的積累一種良好反應,表現在數學問題上就是沒有嚴格的邏輯推理、沒有進行理論推導時就能夠感覺到問題的結論。直覺思維越過中間環節,不像邏輯思維要經過嚴格的論證與推理等中間環節,就像英語學習中所謂的“語感”。在數學考試中,需要強烈的這種直覺思維,因為有著良好的直覺思維能夠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不但準確率高,而且節約考試寶貴的時間,體現解題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教師就應該不時地對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體會到直覺思維的魅力;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多設置直覺思維的題目,在學生毫無準備下突問學生用直覺思維解決問題:最后,要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有效地發展學生直覺思維。
四、鼓勵創新,尊重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見解獨到,往往會偏離教師的原定教案。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批評指責,而要點撥啟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上的啟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滿足,學生才能各抒己見。當學生有新穎的解法時,要多加鼓勵,讓其保持愉悅心情,體驗成功和創造的快樂,他們才會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說敢做,不斷創新。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和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開拓學生的個性化意識。例如幾何證明前的分析,請學生說出為什么要這樣想、這么做的道理來。只有這樣長期的訓練,才能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才能激發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五、總結
數學科目的教學目的不只是單純的傳授一些知識點,而是要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精神。重視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生成展示過程,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但是也不能毫無目的地為了展示而展示。我們要通過生成展示,使學生學會主動探索,加深對問題的思考,學會發現數學的規律,當面對現實中的問題的時候,能夠聯系到數學中學習到的方法,并懂得運用它們來解決問題。只有帶有這種目的生成展示教學,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