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妹
[提要] 近年來,為解決校企合作的困境,校企合作平臺建設被提上日程。本文針對校企合作平臺進行理論梳理,并歸納各地高校校企合作平臺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校企合作;平臺;商貿類專業;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校企合作”是經濟發展對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但要使校企合作走向深遠,必須為企業搭建交流溝通與合作發展的平臺,因此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至關重要。
一、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導向——就業
對于校企合作平臺的研究最初是從就業導向入手的,如楊芳(2009)提出搭建教育界與實業界溝通合作平臺的構想,呼吁創建中國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協會和中國旅游教育校企合作網,并成立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協會省級分會。從而解決畢業生就業地區分布不平衡、旅游行業畢業生流失過大等問題。米銳(2013),以長江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呼吁在高職院校中建立“校企合作平臺”。以企業為主體、以就業為主導,在環藝專業中實行職業崗位能力和專業核心課程“無縫對接”的教學模式。
二、校企合作平臺的類型
(一)“產學研”合作平臺。楊帥、薛嵐(2012)以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為例,探討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模式的產學研合作平臺的建設,以實驗實訓中心為紐帶,圍繞科研和人才培養為目標,與企業合作共建二級學院,實現校企一體化辦學,通過一委三系的組織機構實施,采取雙贏的利益驅動和保障機制,深化開展產學研合作。費云生(2011)以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理事會,并在理事會下校企共建四個創新合作平臺,即校企區域合作委員會、校內產教園基地、校企合作工作站、企業教授流動站、創新校企合作平臺,實現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促進校企發展共贏。胡野等(2012)以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皇冠學院為例,構建“1+N”架構的校企利益共同體平臺的想法,提倡學校與行業相關產業鏈上多家企業合作,通過制定獨立的章程、組織形式、組織原則和制度體系等方面,完善平臺的建立。盛國(2013)搭建服務型校企合作實訓平臺,從服務型校企合作平臺構建的思路和架構、平臺的運行機制兩方面入手,并基于平臺,完善“全程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基于平臺,構建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基于平臺,實現“學、導、訓、產、研”一體化的教學組織形式。
(二)“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周桂謹、翁愛祥(2009)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提出“政產學研”校企合作平臺構建理念,并從辦學、育人、就業三方面出發,做到校內建立仿真實訓環境,校外注重全真實訓基地的建立與運用,針對就業方面成立“無錫市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無錫職院分中心”、“無錫市人才市場無錫職院分市場”。李海燕(2012)提出構建校企合作辦學管理平臺的構想,通過政府主導式、“政企校”聯動式、校企關聯度大的“融入式”、“引企入校”實踐教學式、“訂單培養”教學管理式等途徑實現這一構想。
三、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模式
(一)“內園外站”校企合作平臺。彭銀年等(2014)分析了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內園外站”校企合作平臺。該平臺在校內建立制造技術產教園,校外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站。內園包括學院建立校企合作辦公室,園內建立實訓中心、校中廠、技術應用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和社會培訓中心等五類平臺;外站包括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廠中校、雙師素質培養基地、兼職教師儲備基地等四類平臺;建立四方聯動的校企合作理事會的議會機構。
(二)教學產業園。周曉剛(2013)提出了教學產業園的理念。產業園是匯聚一批滿足高職專業教育需求企業的區域。并探討了教學產業園的建設機制、管理機制、教學模式、信息化管理平臺、配套服務平臺。
(三)產業教育園區。薛茂云等(2015)總結了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產業教育園區的經驗。通過在校內建設產業教育園區和教師工作站,通過政校共建園區管理委員會、校企共建的實踐教學管理中心并構建雙層管理體制、建立可控化管理動態調整機制。
四、校企合作平臺的專業分類
(一)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三級平臺。黃志純等(2007)探索了創新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提出建立工學結合三級平臺:培養學生職業的基本技能和職業適應能力,建立工學結合一級平臺——緊密型的校外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遷移的能力,建立工學結合二級平臺——校內生產性實訓工場;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建立工學結合三級平臺——項目式生態紡織工程研發中心。
(二)商貿類專業的校企合作平臺。盧莉(2013)構建符合學生能力培養要求的、具有一定普適性立體開放的實踐教學平臺,旨在追求商貿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鄭秀峰(2014)通過引企入教,共建商貿類專業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構建起支撐商貿類專業實踐教學的三級平臺即校內“經營化”實訓公司、校外“頂崗實戰”實訓基地及校內外基地技術研發中心;通過三級平臺的運作實踐,構建起“校企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并實施了“層階式”實踐教學模式與“體驗式”德育模式。
五、校企合作平臺的新趨勢——信息化和網絡化
劉國亮等(2009)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創新平臺信息化概念,并從校企合作創新平臺的需求信息和信息流動兩方面研究其深層次的含義,從信息基礎設施平臺建設、數據庫平臺建設、需求平臺建設、交流平臺建設四個方面體現校企合作創新平臺的內容。陳曉蘭等(2013)提出建設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臺,構建校企合作聯盟的理事會、校企合作企業信息、實訓基地管理、校企合作任務及成果展示、校企合作評價、榮譽及獎勵等模塊。姜進等(2011)構建了校企合作信息化的網絡平臺,平臺包括研究前沿、合作基地、校友聯誼、橫向課題、培訓信息、招聘信息、自薦平臺、專家庫等。吳向鵬等(2013)提出構建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包括企業服務區、院校工作站、個人服務區三個主要功能模塊和運營商管理模塊。endprint
總之,為了加強高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學者不僅從校企合作平臺的建設導向、平臺的分類、構成和模式等方面對校企合作平臺進行了深入研究,還要加強校企合作平臺在內涵上的對接,創新校企合作的管理機制,校企合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高校校企合作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1]楊芳.構建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平臺的思考[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7.
[2]米銳.關于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平臺的研究——以長江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3.
[3]楊帥.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模式的產學研合作平臺的建設[J].科協論壇,2012.2.
[4]費云生.創新校企合作平臺促進校企發展共贏[J].職教論壇,2011.11.
[5]胡野.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新范式:平臺、機制和模式[J].職教通訊,2012.20.
[6]盛國.搭建服務型校企合作實訓平臺,探索高職人才培養新模式[J].繼續教育研究,2013.10.
[7]周桂瑾.政產學研——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與思考[J].中國商界,2009.11.
[8]李海燕.構建校企合作辦學管理平臺途徑研究[J].成人教育,2012.1.
[9]彭銀年.高職院校-內園外站-校企合作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15.
[10]周曉剛.工學結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平臺建設新途徑——教學產業園的建設構想[J].繼續教育研究,2013.8.
[11]薛茂云.基于校內產教園區商貿類專業實踐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5.
[12]黃志純.構建工學結合三級平臺拓展校企合作多維空間——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創新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7.11.
[13]盧莉.高職商貿類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2.
[14]鄭秀峰.商貿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J].職教通訊,2014.8.
[15]馬艷秋.校企共建創新平臺的運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
[16]陳曉蘭.構建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臺——促進校企深度融合和可持續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