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欣
摘要: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惡劣的環境必定會直接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要想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必須提高環保意識、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加強環境治理工作、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關鍵詞:現狀分析;環境危害;對策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一、環境污染現狀
所謂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
以上可以看出,工業廢氣的排放量達到519168億標立方米,是廢氣污染的主要來源,而我們的生活又離不開工業,只有加快環境保護措施,加強環境治理工作,以改善環境污染狀況;另一方面生活污水排放量達到3797830萬噸,高于工業廢水排放2374732萬噸,形式也不容樂觀,主要源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應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嚴重缺乏。我們應倡導綠色GDP,從中扣除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等負面效應,以便更好地體現人民的居住環境和幸福生活。
二、環境污染的根源
(一)大氣污染
1.汽車尾氣排放
由于近年來私家車的逐步增多,機動車排出的尾氣對大氣造成了嚴重污染。據統計,截至2011年8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19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占機動車總量的45.88%,達到1億輛,僅次于美國的2.85億輛,位居世界第二。
2.廢氣、廢煙排放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帶動了建筑材料行業的迅猛發展,如鋼鐵廠、水泥廠、磚廠、陶瓷廠、板材廠等,其在生產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硫化物、氧化物、氟化物、甲醛等有害物質。
(二)水體污染
1.生活污水污染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居民生活每天排放的污水明顯增多,而現有的污水處理廠又顯得舉步維艱,致使大量生活污水未經收集、處理直接排入河道;沿海地區的生活污水、海上交通工具的廢水都直接排入海洋,從而造成水體的嚴重污染。
2.工業廢水污染
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廢水,廢水的超標排放及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都將對水體產生較大影響。主要來自造紙、印染、冶金等行業。
(三)土壤污染
工業排放的 SO2、NO等有害氣體在大氣中發生反應而形成酸雨,以降水形式進入土壤,使得土壤酸化;粉塵以降塵形式進入土壤;汽油中添加的防瀑劑四乙基鉛隨廢氣排出污染土壤。
三、環境污染危害
致癌作用:吸入大氣中懸浮的煙塵和二氧化硫;長期飲用富含砷(As)、鉻(Cr)、苯胺等物質的水或食用蓄積致癌物質的動植物都將威脅著人體健康。
破壞生態系統:許多農藥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體吸收后,會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同時農藥在殺蟲、防病的同時,也使有益于農業的微生物、昆蟲、鳥類遭到傷害,破壞了生態系統。
四、治理環境的對策
1.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因地制宜,積極倡導綠色能源的利用(如風能、太陽能、潮汐等),這些新型能源雖然前期投入成本較大,但對環境保護將是一項長期的利國利民的投資項目。
2.開展宣傳教育
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國民的環保意識,力求改變當前下大力治理環境、監督排污單位的模式,以高效、和諧的手段優化環境。
3.加強綠化造林
在公路兩旁,小區、公園多種植一些樹木,一可起到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如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合物;二可以攔截、過濾、吸附或粘著懸浮于大氣中的各種顆粒物;三是減少借助于空氣傳播的某些疾病。不少植物不僅能分泌粘液滯留空氣中的細菌,有些植物還能釋放出具有殺菌作用的植物殺菌素。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污染是多方面的,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二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力;三是人民的環保意識較差;四是環境治理工作相對滯后。因此治理環境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于慧.大氣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J].遼寧化工,2008(02)
[2]孫榮慶.中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1999(02)
[3]郝春江,劉林貴,托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實現可持續發展[J].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知識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01(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