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榮春
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以及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高中物理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展開新一輪的教學創新,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對此,文章結合教學實例,從三方面入手探討高中物理教學的創新要點,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有益思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創新;要點探究
教育新常態下,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用,進一步挖掘教師與學生的主體潛能,構建多維互動、結構優化的高效物理課堂,實現高中物理教學的常態化創新,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與提升,已經成為當前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需要廣大教學者深入思考與探究的重要課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物理學科作為典型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物理概念與原理通常是對自然現象的本質剖析與規律升華,但物理知識抽象深奧,邏輯性強,而自然現象直觀形象、生活性強。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物理知識的生活化挖掘,打破以往單向理論灌輸的課堂局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課堂趣味性,以調動學生物理課堂參與積極性。對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精心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生活實例為切入點,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間的距離,充分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摩擦力”教學時,筆者利用多媒體以視圖的形式為學生呈現了一組生活中常見的摩擦力現象,包括自行車剎車、手洗衣服、抹布擦玻璃等,由此讓學生對摩擦力原理形成初步的感性認知。這種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物理探究的欲望,而且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形式,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摩擦力在生活中重要的應用價值,并學會用摩擦力知識解釋常見生活現象,進而為后續有關摩擦力影響因素、摩擦力增減方法等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微課優化,提高效率
微課作為全新的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不僅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愉悅、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而且能夠優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對此,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實際,靈活運用微課優化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探究與合作學習,加深學生物理知識的內化與遷移,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具體來講,教師可利用微課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分解,每個視頻只針對性地闡述一個重點或難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明確內涵。此外,學生可結合自身實際,有選擇性地觀看微課,自主把控節奏,充分滿足自身個性化學習需求,并實現查漏補缺、高效預習、突破難點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進行“彈性勢能”教學時,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重難點:探究彈性勢能表達式的過程與方法,了解微分與積分思想的物理學效用是教學重點;而強化邏輯推理思維,并在微分與積分思想指導下了解變力做功是教學難點。隨后筆者將相關知識點進行微視頻處理與呈現,并充分展示生活中撐竿跳高、機械彈簧、拉弓射箭等現象,引出問題,讓學生對彈性勢能形成初步認知,并進一步明確學習方向。微課教學能夠有效打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讓學生學習有了更強的自控性,既可以自主觀看,又可以合作探究,進而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在優化教學結構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習效率。
三、探究實驗,綜合提升
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路徑。所以,高中物理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學生探究學習自主性的提高。眾所周知,調查研究是物理學發展的核心驅動要素,也是物理學習中最關鍵的環節,而調研效果的好壞則完全取決于教學主客體探究意識的強弱。也就是說,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調研能力,教師要以學生差異和教學創新為出發點,以教學內容為根本依托,以學科前沿動態為重要契機,以實驗探究為媒介,拓展學生物理認知范圍,豐富學生物理知識體系,激發學生各領域的物理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電流作用”教學時,筆者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實驗課題。當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最佳課題后,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實驗設計和探究,并為學生提供包括設備材料、現有成果、專業知識、實驗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在確保實驗探究安全、規范、有效的基礎上,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互聯網+教育”的時代發展,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加強創新與實踐,以確保高中物理教學創新常態化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靈活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要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同時要充分挖掘探究實驗的價值,打造多維互動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志華.新課標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7(3).
[2]張文燕.基于創新理念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6(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