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琦+徐欣萌
摘 要 在互聯網+背景下,將互聯網+理念和互聯網技術與人才培養相結合是我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本文著重闡述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必要性、基本思路以及主要內容,提出高校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應重視產學研多元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資源協同整合以及虛擬仿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平臺建設。
關鍵詞 創新創業 人才培養 互聯網+ 高等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1前言
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改革,已成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知識經濟與信息化時代,以互聯網+理念為代表的創新應用范式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正在推動社會經濟、商業、生活發生巨大變革,深刻影響著高等教育現代化改革進程。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人才需要具備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交流合作、數字素養等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發展同互聯網思維聯系密切。《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深入探索新型教育服務的供給方式。基于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理念、技術和人才培養相結合,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能力與水平,是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2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
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應以互聯網+協同創新為引領,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堅持推進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際社會深度合作、協同創新、資源共享,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成才規律,借鑒國內外高校成功經驗,結合高校優勢特色與國情、省情,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目標緊密結合,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全面激發多元主體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力與動力,培養一流創新創業人才,培育一流創新創業成果,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以高質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升高校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力,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技術和智力支持。基于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特點,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應至少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產學研多元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資源協同整合;二是虛擬仿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平臺建設。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和科學的平臺建設,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形成有力推動和保障。
3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資源協同整合
互聯網+產學研多元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資源協同整合是在互聯網+及創新創業社會環境下,以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主線,以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互聯網+多元平臺協同共建共享共用共管為原則,以產學研資源協同整合共享和虛擬仿真創新創業平臺為基礎,以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為支撐,高等學校、企業組織與政府機構協同合作、匯聚合力、協同推進,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創新深度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模式創新,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堅持問題導向,設計開展多層次、多模式、立體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體系,加強體制機制與管理制度創新,著力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存在的突出問題,豐富育人資源、協同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師資團隊,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的水平與效率。
4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平臺建設
互聯網+虛擬仿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平臺建設包括虛擬仿真創新創業教學實踐平臺、經濟行為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和管理決策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三大虛擬仿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平臺,基于虛擬仿真平臺組織多元主體,協同整合國內外優質產學研資源,按照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注重素質、綜合培養的原則,面向社會科學領域管理類、經濟類、教育技術、體育、計算機科學類學科專業,開設個性化教育與實踐項目 ,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意識與能力。三大虛擬仿真平臺以問題為導向,設計科學研究實踐項目、管理決策實踐項目、創新創業競賽實踐項目、經濟分析實踐項目。針對社會經濟發展、企業管理決策、創新創業實踐現實問題,利用互聯網與虛擬仿真技術,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育,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意識、能力和素質。
5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主要內容
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如下方面:(1)多元主體協同,構建多層次開放式互聯網+創新創業產學研協同育人平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與云平臺技術,優化升級虛擬仿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平臺;基于虛擬仿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平臺,協同整合境內外多元主體(高校、企業與政府)產學研創新創業育人資源,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多元主體共享、共建、共管、共用的多層次開放式互聯網+創新創業產學研協同育人平臺。(2)需求導向創新驅動,構建互聯網+產學研協同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體系。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激活多元主體參與產學研協同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積極性和主動性,組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創新互聯網+產學研協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模式,努力形成科學先進、廣泛認同、特色鮮明、理念領先、可復制推廣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體系。(3)持續創新積極實踐,提升互聯網+產學研協同育人成效與平臺輻射力度。持續改革實踐創新,不斷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有力支撐國家和區域經濟與社會轉型發展需求,積極總結互聯網+創新創業產學研協同育人經驗與平臺輻射力度,形成標志性育人成果和教學改革成果。
6結語
綜上,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應基于互聯網+思維,以互聯網+創新人才培養為主線,優化互聯網+教學環境,多元主體整合協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資源平臺,以教學與實踐模式創新為先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育方式、實踐模式,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制機制與管理制度創新為保障,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無論從政府、高校還是教師、學生,都需要全方面充分投入其中,各司其責,才能真正實現對互聯網+帶來的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機會把握和風險把控。
作者簡介:樂琦(1982-),男,湖北黃石人,管理學博士,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參考文獻
[1] 獨孤昌慧,劉恒.互聯網+下的高校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03).
[2] 馬曉君,潘昌偉,陳立江.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探索實踐[J]. 未來與發展,2014(11).
[3] 賈樹文,楊婷婷.互聯網+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1).
[4] 薛慧.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思考[J].江蘇高教,2014(03).
[5] 余浩.葉偉巍.互聯網+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
[6] 魏莉,楊曉英,楊瑞玲.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文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思路探討[J].大學教育,2017(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