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肖男
【內容摘要】初中地理作為初中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地理的課堂教學方式廣受關注。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是一項可行、有益的改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有效的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現(xiàn)象仔細觀察、理性分析,對問題主動思考,爭取在小組交流和班級討論中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充分尊重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 教學方式 生活化
一、做好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
初中地理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礎的地理知識,讓他們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地理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牢記地理知識,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有濃郁氣息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可以將地理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有關天氣的知識時,教師若是在簡單的講解后就要求學生背誦,學生即使在短時間內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和學會使用這些知識,這種做法還可能會挫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果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例如在某個節(jié)氣的當天講相關課程,結合當天的天氣狀況,分析所在地的風向、溫度變化情況,并向同學們介紹其中的原理,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快更深入的掌握相關地理知識,還可以有效的將地理知識滲透到生活中,讓學生們認識到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更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
2.重視對教材資源的挖掘
中學地理教材中的許多圖像都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如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圖、分布示意圖,還有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漫畫插圖等。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觀察教材上的《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和分析,得出地震帶和火山的大致分布位置,最后學生們通過討論可以總結出規(guī)律:板塊的交界處是火山和地震的多發(fā)地帶。對中學地理教材中的圖像進行充分挖掘,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看圖、析圖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
3.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和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加感興趣,我們可以將一些知識點改編成詩歌或者歌謠的形式,并且方便學生記憶,例如我國主要山脈的分布可以用此歌謠: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利用地理歌訣的形式來記憶相關知識點,不僅朗朗上口,而且不易遺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圖也是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我們可以利用圖像來更加清晰的將知識點進行分類,平時也應該引導學生多看圖、析圖、繪圖,盡力將部分地理知識圖像化,例如在學習中國行政區(qū)劃的知識點時,讓學生看圖記憶比單純的文字記憶效果要好的多;教師也應多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結合生活常識教學更有助于學生記憶,并且學生也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利用在日常生活的問題中。
二、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反思
1.教學貼近生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和情緒變化
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對于學生的情感變化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地理教學過程也應該是學生們的一種積極情感體驗和愉快的情緒生活。現(xiàn)在的初中生對地理學科大多是不重視、不關心、不感興趣的態(tài)度。如果教師不再教學方法上創(chuàng)新,不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就無法吸引學生,這就必將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教師就必須要對學生更加關注,更加用“心”的去施教,爭取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友好的師生關系,不僅于課前寫教案,而是要多關注學生的興趣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然后結合地理知識為學生講解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把學生作為主體,但是也應積極的幫助學生、參與學生、指導學生學習、激勵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
2.重視學生活動的質量,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思維性
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要求,學生應該被給予更多的參與自主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機會。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不能僅僅流于形式,要涉及到一定的思維活動,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和投入其中,否則一堂課往往只是看起來熱熱鬧鬧,但是很難在學生的腦海中引發(fā)真正的思考。在設計探究問題和探究任務時,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知識和經(jīng)驗水平;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xiàn)要適時進行評價,并且多加鼓勵,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結語
地理教學模式是地理教學理論聯(lián)系地理教學實踐的紐帶和橋梁。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只有不斷的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適應當前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朱文亞. 實現(xiàn)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 新課程(中學),2014(12).
[2] 陳海霞.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與實踐反思[J]. 中學課程資源,2014(10).
[3] 吳鵬. 汲生活之源,綻課堂之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思考[J]. 考試周刊,2014(73).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八十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