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玲
摘 要:“微課”指的是在短時間內將教學內容范圍縮小,清晰、集中地呈現重點問題的微型課程。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于微課教學,相對來說,一些分散的知識點,也是教材的重點,經驗總結、考點誘導一類教學內容可以用微型課程。一方面是順應時代的教學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適當地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學習。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應用思路
微課主要以視頻為主,記錄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微課具有小而精、生動靈活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型課堂、翻轉課堂,讓學生白天參與課堂活動,教師面對面輔導,回家后學生在線進行學習,以形成循環模式的學習,從而更好地促進優質教育的普及,有效提升學生的成績。
一、利用微課預習,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進行教學時往往會出現這種現象: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傾聽,老師竭力地講,但是到了下一課時,卻令人失望,許多學生解決不了上一課時的知識。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我們冷靜下來考慮一下,雖然上課時很認真,但大多數學生是被動接受,看不懂,缺乏學習興趣,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而使用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根據課程的知識點,設計微型課程,從生活現象、實際情況等進入微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如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一篇課文中,講述了晏子與楚王三次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現出晏子的聰明才智,對此,我制作了一節微課《晏子使楚有何用意》,在課前預習環節中讓學生觀看微課。在微課中,我用敘事的形式講述了春秋末期諸侯割據,齊國在外交上的緊張局勢,闡述了晏子出使楚國的必要性,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晏子愛國的精神。這一部分微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質疑和探索精神,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獨立調查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認識,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分析
1.結合語文教學材料的內容和基礎
由于新課程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增加了大量優秀的選文,因此,教師在設計微課材料中,應充分利用這些優美文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特別是教材中比較生動的句子,對其心理活動生動的描述和人物動作、形態特征的描述,以及對環境和季節的詳細描述。因此,教師必須通過音視頻、背景和圖片來總結和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材料,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2.注意微課的應用
教師要注意微觀教學和資源的整合,更好地實施教學。不是說簡單地添加微型課堂就能使課堂教學取得好的效果,因為有些老師選擇的微課起不到實效,只有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才能集中精力使用微課課程平臺,如中國網。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上的知識點制作微課。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小學語文知識活動或競賽,使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競爭中得到提高。老師還要注意微課內容的發展,在選擇內容上要有一定程度的隨意性。同時,我們要根據語文課程的特點設計一套具有專業性、專題性、完整性的微觀課程。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方法設立微型課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懂得彌補缺失,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在微課的運用上方法要得當。
3.保障微課的適用性以及互動性
在實際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考慮教學實際需求以及學生的整體真實狀況和知識掌握水準。教師所制作的微課必須具備針對性和適用性,積極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活動。在當前教學資源不充足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和精力,開展對于教學資源的開發以及探索,全方面融合語言教學資源和短小精悍的微視頻。在自己的業余時間加強對微課資源的搜集,通過微課數據庫的形式來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這樣可以拓展微課資源。
4.有利于學生記憶知識
小學語文包含散文、詩歌、小說等方面的內容,綜合性極強,需要記憶的重點知識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快速記住這些重點知識,對某些字、詞的含義容易出現混淆現象。老師可以利用微課精煉的特點,選擇在復習考試關鍵階段,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對教材各知識重點、難點等進行全面把握與分析,并將這些知識點進行有效提煉,制作成微課程,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各個知識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是對小學教學的一種新型改革,它突破了傳統的聽講模式,使教師的教學更富有針對性,更有實效,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構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鐵生.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31.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