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秀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的技術都在不斷更新,特別是現代科技得到了普遍應用。本文簡單介紹了幾種現代科技設備,闡述了它們在文物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引起決策者對文物保護投入的重視,為文物庫房的建設提供一些借鑒,也為文物保護工作產生新變化提供一個契機。
關鍵詞:現代科技設備;文物保護;作用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對文化、精神的需求越來越高,對自身歷史、文化、遺物的保護也越來越重視。國家在這方面也加大了力度,1982年出臺了文物保護法,之后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及條例??墒?,文物因保護不當受損的事件卻時有發生。這說明我們在規范上有了保障,而在操作上卻不敢保證,這就需要相關工作者找出解決之道。于是,眾多的工作者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運用現代科技,結合文物特性,通過刻苦鉆研和不懈努力,創造出針對各個環節、各式各樣的文物保護設備,為文物保護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希望。
一、清洗設備
文物在流傳或使用過程中,表面或多或少都會附著一些污染物,或是來自外界,或是文物本身的質變,如鐵銹、銅銹。這些污染物如不及時除去,不但影響文物外觀,更為嚴重的是會影響文物安全,縮短文物壽命。此時,就需要對文物進行清洗。不同的材質、不同的附著物,有不同的清洗方法,傳統的有水洗法、機械去除法等。但這些方法并不是所有文物都適用,并且如若操作不當,還會傷及文物。在經過許多文物工作者的探索和實踐之后,超聲波清洗法和激光清洗法應運而生。
(1)超聲波清洗機。超聲波清洗法是由超聲波發生器發出的高頻振蕩信號,通過換能器轉換成高頻機械振蕩而傳播到介質——清洗溶劑中,并在氣泡閉合時產生沖擊波,在其周圍產生上千個大氣壓,破壞不溶性污物而使他們分散于清洗液中,從而達到清洗件凈化的目的。其清洗效果好,操作簡單,并且幾乎不會對文物造成傷害,而且能清洗到文物的縫隙、褶皺處,從而最大程度地清除有害物質。
(2)激光清洗設備。文物激光清洗技術是一種現代高科技的表面清洗技術,可以替代傳統的清洗技術,特別適合對藝術品和歷史文物進行清洗。它利用超短脈沖能量對文物表面進行清洗而不損傷基材。石質類、木質類、金屬類等各種文物均可以用激光清洗設備設置不同參數進行清洗。
二、消毒殺菌設備
文物在外界沾染了許多細菌、蟲子及蟲卵等有害生物,很多是肉眼所不能見的,如不及時進行處理,會對文物造成極大傷害。所以文物在入庫之前要先進行消毒殺菌,殺滅一切對人或文物有害的生物。此類方法有熏蒸法、冷凍法、紫外線法等等,但這些方法卻也有許多弊端。熏蒸法所用甲醛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環氧乙烷濃度大于3%時會發生爆炸;冷凍法溫度的急劇變化會損傷文物,卻不見得能完全殺滅所有有害生物;而紫外線對文物的傷害則更大,使文物纖維變脆、老化速度加劇。相對來說,真空消毒法就好得多。此法是把要消毒的文物放入真空充氦殺蟲滅菌消毒機保持72小時,使得菌群及蟲子在無氧狀態下窒息而死,能百分之百殺滅有害生物,并且在機器工作的過程中,不會改變文物本身的溫濕度,不會影響到文物纖維的強度,這對文物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保護。同時也會不產生有害氣體,還有自動安全保護裝置,對環境、對操作人員就不會產生威脅。
微波技術
三、風淋設備
工作人員在進入庫房的時候,會攜帶大量的灰塵、細菌,影響庫房清潔,從而威脅藏品安全,就算更換服裝也不能完全避免,而風淋設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風淋設備一般安裝在進庫房大門處,有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能容納一人或多人,工作人員在進入庫房之前須經過這里進行消毒。當有人進入時,設備會自動噴灑消毒液或者通過吹風的方式,去除人體表面的灰塵和細菌,大大減少攜入量。
四、恒溫恒溫系統
恒溫恒濕系統在文物保護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投入大、后期維持費用高,很多館沒有這個經濟實力而無法得到應用,這對文物保護來說是一大損失。眾所周知,蟲子、微生物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下會大量繁殖,從而對有機質文物造成損害。而且微生物的繁殖能力相當快,呈指數型增長,不管在入庫之前處理得有多好,只要有殘存,就會越來越多。如果文物庫房沒有相應的控溫控濕設備,到春夏之交、梅雨季節,很多文物就會長蟲、發霉,從而受到破壞,縮短壽命。另外,溫濕度本身的變化也會對文物造成傷害。溫度的變化引起文物纖維的收、縮,濕度的變化引起文物含水量的變化,比如過于會引起木質文物開裂。這時,恒溫恒濕系統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它能把溫濕度控制在我們需要的范圍而且波動不大,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和蟲子的繁殖和生長,并且相對恒定的溫濕度對維持文物纖維的穩定很有幫助,從而能更好地保護文物。
五、空氣凈化設備
空氣里有許多化學成分,其中的硫、氯及其化合物等有害氣體,會破壞文物的色澤、纖維等等。另外,空氣里含有大量粉塵、細菌等影響文物的因素。所以,我們需要消除這些不利于藏品安全的因素,就要借助于空氣凈化設備。它運用催化分解吸附式凈化原理,具有良好的除塵、除味、除有害氣體、抗菌功能,并且不會產生輻射、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氣體,能讓藏品有一個更潔凈、更利于保存的環境。
六、分析檢測設備
在文物保護或修復過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分析或檢測設備,對文物的材質、纖維等進行觀察、檢測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選擇修復材料、創造保護環境和改善保護措施。
(1)電子顯微鏡。在紡織品文物修復中,可以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文物纖維的縱面和截面,以此判斷文物是何種材質構成,從而選擇修復時應使用的材料。手持式電子顯微鏡則可以對文物做織物結構分析,來判斷織物是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緞紋組織還是由這三種交替變化而成的復雜組織。(2)紅外吸收光譜儀。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紅外光譜圖,繪出未知纖維的紅外光譜,與已知纖維的標準紅外光譜進行比較即可區別纖維的類別。紅外吸收光譜法可鑒別纖維素纖維、蛋白質纖維以及各種合成纖維。(3)X射線衍射儀。由于各種纖維晶體的晶格大小不同,X射線的衍射圖就具有特征性。拍攝未知纖維的衍射圖,與標準的纖維衍射圖對照,即可以鑒別未知纖維。文物保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憑一腔熱血就能做到的,畢竟很多時候人力有限,我們應該學會借力使力,運用好現代科技,為文物保護工作服務。這些設備雖然前期投入大,但是我們要放眼將來,我們保護的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是不可再生資源,是祖輩留給我們的遺產,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它們保護好并傳承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