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霞
【摘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新型教學策略,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本文從生活化教學、分層教學等方面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73-02
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小學語文新課標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多元化的新型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感與價值觀念,提高其文學素養,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1.生活化教學,提高教學成效
在傳統語文教學理念中,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純正的灌輸式讓學生感到厭倦,其語文學習成效必然受到影響。而生活化教學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相應的改善這種狀況,結合學生實際,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確保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認清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在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方面的作用,遵守教學規律,用“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作為授課的指導思想,把語文學科的生活化特征凸顯出來,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在45分鐘的課堂中得到最優化的教學成效。比如,在學習孟郊的《游子吟》的時候,如果就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認識其中的生字,再講解重點的詩句,最后引領學生背誦詩詞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是特別高,甚至有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打瞌睡。這個時候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在課堂導入中先讓大家結合生活實際說下自己心中的母親是什么樣子呢?你能感受到母親的愛嗎?在此基礎上引入詩詞學習,教學成效就比較明顯。
2.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成效
我們強調以人為本,但是也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實施有效教學就要注重學生的分層,優秀的分層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引領。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狀況,分別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與訓練方式,在教學中密切關注其動態,并進行適當的點撥,糾正錯誤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這樣的分層才是有效的分層。我們以教學目標分層為例,比如,在學習課文《匆匆》的時候,可以這樣設計初級閱讀教學目標,先讓學生學習“飯碗、徘徊、伶伶俐俐”等詞語的讀音,找出文章中的重點語句,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喜歡的片段。那些要求教師行為的“指導、啟發”等可以先不要出現在初級目標設計中。在目標設計過程中,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把教學的規范性與統一性體現出來。在更高層次目標設計中,這篇文章可以這樣設置:在學習完文章之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延伸,為學生推薦類似主題的文章進行閱讀,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3.審美情感教學,提高教學成效
審美情感教育是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時候融入情感的理念,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思想,關注學生的態度、情緒以及信念等,進而挖掘學生潛在的審美情愫,屬于一種新型教育體系。因此,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知識點。我們以備課環節為例,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美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能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要把審美情感全方位的傳輸給學生就要提高備課的質量,通過定位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式把文章情感展示出來。
4.反思性教學,提高教學成效
反思性教學主要是小學語文教師針對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以及學生在教學中的表現進行的總結和反思,從而明確教學優勢,查找不足,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重復問題的二次發生,讓語文教學成效得到明顯的提升。要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特點,找出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通過這些差異來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而反思教學理念是不是迎合了新課改要求,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不是符合學生的要求,深化對教學問題的理解,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糾正教學中的不恰當行為。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新型教學策略,體現了教學體制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當前小學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差異,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海英.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淺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6(02).
[2]仲啟媛,譚立龍,何潤生.課后反思在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效果中的作用探討[J].高教論壇,2016(1).
[3]楊瑞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進行美學引導應體現出差異化[J].試題與研究( 教學論壇) ,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