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麗
【摘要】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教師對學生語感的培養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面對這樣的情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優化語感就成為了其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對培養語感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提供幫助。
【關鍵詞】培養語感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06-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文字的積累和語言藝術的應用,從而忽視了學生語感的培養。培養學生語感是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語感是學生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學生在缺乏語感的情況下學習語文知識就十分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明確提出了要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當前,教師如何高效培養學生語感成了語文教學工作中的硬骨頭。結合工作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學生語感的高效培養。
一、要求學生多讀課文
引導學生多讀課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礎。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多讀課文的重要性。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邏輯、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弱,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很難實現自我語感的提高。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多讀課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課文知識之前,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一遍,接著教師為學生范讀課文,學生模仿誦讀,進行二次閱讀。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劃分課文層次進行分段閱讀或者角色扮演閱讀等。在反復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文內容,實現對自己語感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精讀課文
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細讀、細品是培養學生語感另一有效途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逐字逐句推敲文章內容,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關系,找準課文的主體脈絡,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信息。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一株紫丁香》這一課文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對此課文進行閱讀,之后教師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在學生分析課文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進行分析:“踮起腳尖兒,走進濃綠的小院,我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在這一句話中,作者使用了“踮”這個字,“踮”字表達了學生不想打擾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對這一句話的細化分析,可以讓學生融入到課文情境中,這對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提高自己的語感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培養學生有效朗讀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朗讀是最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有感情和無感情的朗讀,其產生的效果有很大的差異,而用眼睛去朗讀和用心去朗讀,其中的差異更是微妙。因此,教師想要通過朗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用心去朗讀。學生在用心朗讀過程中,其大腦、眼睛、耳朵等多個器官可以協同合作,眼睛可以看到具體的文字,耳朵可以聽到抑揚頓挫的朗讀聲音,如此協調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理解以及感悟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語感進行培養過程中,可以將有效朗讀作為一種途徑。
四、堅持以寫促讀方式
教師想要實現對學生語感的高效培養,教師單一的通過閱讀形式是不夠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寫中不斷地積累語言,在寫中掌握語言應用技巧,這樣更有助于對學生語感進行培養。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對詞語的應用有所了解,但學生對語言的應用還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應堅持讓學生多寫文章,注重詞語的運用,進一步感悟語言的奇妙之處,如此一來,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內容之后,讓學生寫一篇文章,以“我和父親的故事”為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既可以對課文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運用語言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語感。
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任務從單一的文字教學逐步轉化到語感培養的多元化教學,語文教學更要通過高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文字積累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尹玉.品之有味,讀之有情——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感[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8):81-81.
[2]黃林.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J].中外交流,2017,(2):206-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