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邦
摘 要:體育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樹立體育競技精神,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的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卻往往弱化了這一環節,體育課程形同虛設,只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長此下去,不僅違背了體育教學的設立目的,也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以農村體育教學的現狀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提高農村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法,切實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有效性;方法
一、農村體育教學的現狀
1.重視程度欠缺,學生上課狀態懶散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使得很多學校都更加注重理論課的教學,因而忽略了體育課程的有效開展,農村學校更是如此。體育課經常會由于天氣原因轉變為其他學科的內容學習,或者臨近考試以復習為由直接被其他教師所霸占,致使整學期的體育授課內容不能按時完成,學生的身體素質不能得到有效加強,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致使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自身也不夠重視,上課態度懶散,總感覺體育課就是放松課,可以隨心所欲。
2.教學模式單一,學生難以提起興趣
教師在講解體育教學內容時形式單一,還是采用傳統的方
法,由教師口述動作要領,再依據具體的教學器材(比如籃球),進行演示講解。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學生的鍛煉積極性不高,不利于教學內容的開展。
3.教學設施簡陋,學生練習使用困難
教學設施簡陋也是目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班級人數過多,使得個別項目在練習時不能保證一人一個球拍等,致使很多學生在等待中浪費了時間,這樣直接影響學生的練習效果,課上時間不能被高效利用,因而體育教學的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二、提高農村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重視體育課堂教學
這主要是針對體育教師而言,體育教師作為任課老師,必須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擔當,體育課程雖然屬于副科行列,但是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學習理論學科的壓力,使得學生的身心有個很好的放松時期,以便于學生更加集中精力進行高效的學習。此外,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塑造學生的運動魅力,都是體育教學才有的內容,是其他學科所無法取代的。除天氣因素的影響外,體育教師務必要做到上好每一堂課。
2.采用多媒體等先進科技,豐富體育課堂教學
體育課程的內容學習雖然重在實踐,但是必要的理論基礎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體育訓練中的衛生保健知識,是每個學生必須要全面掌握并熟練運用的。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則可以由室外教學改為室內學習,利用多媒體、投影儀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彌補了語言教學形式的不足。在講授具體的包扎、護理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動畫視頻形式,進一步向學生解釋說明具體做法,更加形象直觀地描述了急救策略,引導學生在遇到此類狀況時沉著應對。這一形式的利用還極大地豐富了體育課堂內容,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也更喜歡體育課程。在進行具體的動作要領的講解時還可以利用此形式向學生傳授,如籃球運動,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動作要領播放姚明打籃球的運動場景,并加以對比說明,培養學生熱愛體育競技的精神。
3.利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活動,滿足體育課堂教學
教學設施簡陋是由教學經費決定的,滿足這一要求有些困難,但是卻可以通過其他教學形式緩解這一問題。最直接的就是游戲教學法了。在開展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項目時,教師可以以游戲競技的方式進行,根據教學器材的數目將學生進行分組練習,每名學生有三次發球機會,一旦三次機會用盡,就換學生繼續進行,而其他沒有輪到的學生也可以進行踢毽子、跳繩、打球等多項運動,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的體育課堂不再空閑,而是變得充實有意義,引導每名學生都能進行體育鍛煉,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4.評價時以綜合評價為主,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
體育教學的最后評價不同于其他理論知識的測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比如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跑步項目,學生只要達到要求的最低界限即為合格,但是還是有個別學生不能達標,這與平時的鍛煉習慣、活動強度、身體素質都有關系。所以教師在進行檢測時可以在學期學習的初期進行測評,記錄學生的用時,通過每節課讓學生進行針對性鍛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跑步能力。最后在學期學習結束時再進行測評,與之前記錄對比,查看學生的跑步成績是否有所進步,若沒有則分析其具體原因,幫助學生進行總結。跑步用時只是對學生跑步速度的評價,而其他內容并不能準確反映。教師針對此種現象,可以著重對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活動情況、技巧掌握等內容具體開展,以確保達到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以此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有效方法的實施都與教師的教學指引有密切關系。因而體育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包括體育理論基礎和體育實踐操作,確保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從而帶領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育技能,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等。上述幾種方法只是提高體育教學效率的其中幾種,還有很多其他方法筆者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但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要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前提,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引導,以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為最終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孫翊能.試論農村體育教學研究中的問題和改進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2).
[2]邱朝霞.學生體育興趣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6(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