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華
【摘要】中學階段地理學習并不受重視,中考地理分值偏低,還存有應試教育的弊病。學生自然缺乏動力,學習興趣不濃,對地理課程缺乏積極的求知態度。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把課堂學習變得有效果、講效率和出效益,成了很多教師頭疼的問題。向課堂要效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成為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學生學習興趣的制約。
【關鍵詞】培養 學習地理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81-02
一、為學生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情境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強化師愛作用,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說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撒向每一位學生,從而創設出一種寬松、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情境。由此產生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求再獲成功的強烈愿望,有利于塑造學生完美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同時不斷運用激勵性原則,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成功感,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二、 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以往的地理課堂普遍存在著兩種引入新課方法。一種是“講”法,即“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同學們,現在老師講……”,這樣就把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還有一種是“翻書”法,即“同學們把書翻到……頁,把這節課的重點劃下來。”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書枯燥的文字教學課。試想這樣的新課引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能有多高?精彩的導語,會使后面的教學活動更加順暢。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出新穎的導語,以求在教學過程中重重地敲響“第一錘”,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增強參與感的教學效果。
三、立足課堂,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最直接、最重要的環節,豐富地理課堂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內容,更要在此基礎上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活課堂,地理事物具有廣闊性,又由于學生年齡和見聞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學生是不可能或從未感知過的,因此必須借助各種直觀教具,引導學生由感知形成地理表象,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和原理。教學實際證明,凡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收效就好,這是教學的普遍規律。否則,脫離學生的實際,從抽象到抽象,從概念到概念,就會使學生感到概念和原理深莫測,不可理解,從而妨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講故事、朗誦詩歌散文、播放音樂或展示圖片、漫畫等形式把學生的思維迅速帶人到要講的教學情景中。引導學生從感知開始發展他們的地理形象思維,才能掃除地理教學中枯燥無味死板沉悶的氣氛,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如在講日界線的作用時,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位小朋友在一年中他能過兩個生日嗎?如果能,該小朋友應在何處?這樣使學生覺得好奇,并迫切想知道原因,接著講述日界線的作用和意義時,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互學互助”,讓學生合作、交流
“互學互助”是在學生“自學自測”的基礎上,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知識點質疑、釋疑,讓學生就自學過程中的難點或易錯點相互討論、交流。在這個階段,對疑難問題相互討論,可以先在小組內部讓自學能力強,領悟能力快的學生與同組的其他同學討論,適當的講解,使學生在互相幫助的良好心理氛圍中完成學習內容,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然后,一部分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跨小組來解決,這組學生可以幫另一組學生,把學生能弄懂得學生自己弄懂。這里要明確肯定學生的合作成果,并給予表揚鼓勵。最后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或易錯的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由教師采用提問討論的形式,讓已經會的學生來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全班學生人人參與,個個都有受表揚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認為學習是“樂事”而非“苦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五、課內外結合,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很難使學生興趣持久,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教師應設計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生動有趣的學生活動,擴大學生們的視野,點燃“創造”的火焰,使他們深深愛上地理科學。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學地理是一個長遠而又常新的課題,需要我們教師共同不斷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