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祖艷
摘 要:數學教學分為很多階段,中學數學教學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中學數學相比于小學數學,難度有所加大,內容有所增多,很多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容易下降。因此,對于老師來說,在教學的同時,應該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教給學生一些技巧性的東西,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和進步。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方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法途徑
作為中學數學老師,首先應該分清哪些是數學教學內容,哪些是數學教學方法,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征進行一定的整合和提高,這樣才能在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投入學習和解題中。
一、培養學生的選擇判斷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題目知識已經不完全是告訴學生一些背景信息,更多的是傳遞給學生一些深層次的內容和問題。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選擇判斷能力。比如說,哪些信息在解決問題中對學生是有用的,哪些是沒有用的,學生應該有這樣的判斷能力。因此,作為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幫助。比如說,在教學中講解題目的同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問題分析,對題目中給出的每一句話進行分析,讓學生思考哪句話是有用、有效的信息,哪句話是沒有用、多余的、對解題沒有幫助的信息。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和進步。另外,在一些信息量比較大的題目中,學生要學會篩選,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用來迷惑解題的。選擇判斷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問題比較多的題目中更好地篩選題目,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提升自我。總之,選擇判斷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選擇解題的方向,幫助學生提高和進步。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老師沒有必要拿出來進行專項訓練,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在每次講解題目之前,帶領學生進行篩選和選擇,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另外,作為學生,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與老師進行一定的互動和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和進步。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顧名思義,就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充當主要教學角色,更多的是學生在說,學生在講和聽,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參與和融入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廣大數學老師在教學中進行良好的設計。比如說,中學數學老師應該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活躍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做到更好的投入和進步。比如說,老師可以在課前與學生進行一些溝通,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在課堂中運用積極生動的語言以及建立幽默的教學風格,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進行提升。另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與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關。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確立自信心。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失落或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老師都要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樹立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相對比較簡單的問題,老師盡量讓學生自己回答和思考,稍微難一點的題目,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和解決。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將學生分成幾個實力相當的小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裁判和教學引導者,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更好的設計和提高。比如說,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實力相當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和比拼,這樣學生能更好地提高和進步。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一小組的學生之間是一種合作互幫互助關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對于不同小組的學生來說,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能更好地促進和激勵學生。
三、培養學生的假設思辨能力
在中學教學中,我們都知道很多題目會有增加輔助線等解題方法。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于大膽地進行假設。很多學生不敢打破局限,往往不敢進行假設和設置輔助線。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多以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創新,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提高和進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要敢于給學生增設輔助線,告訴學生假設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哪怕學生的假設錯誤,老師也要對學生的想法加以鼓勵,再對方法進行轉換。這樣學生才能敢于假設,敢于打破陳規,敢于創新和突破。
總之,作為中學數學老師,應該敢于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假設,幫助學生進行創新以及合作學習。另外,在解題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定的假設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善于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合作,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突破局限,在難題面前更加注重思考和創新,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建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辨能力[J].語數外學習,2014(6).
[2]蘇德梅.探討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J].現代交際,20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