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麗
摘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個體的成長中均起著重要作用,它們有著共同的培養目標,也面臨著共同的教育問題。兩者在結合中存在著教育內容的“真空”。以及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不協調那么學校教育所倡導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與家庭教育的理念之間存在哪些共性呢?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結合
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假如將教育比喻成一個滑輪的話,則最里面的是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軸心;中間一層是學校教育,是承接軸心和外環的鐵球;外環是社會教育,是滑輪正常運轉的關鍵。然而,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都認為教育僅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們所忽視,其中家庭教育尤為明顯。沒有系統的理論和權威的組織來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怎樣發展家庭教育。發展家庭教育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因此,在家庭教育未形成完善的系統之前,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承擔著發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如何將兩者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融合并提煉是學校教育需要面對的一項重大任務。
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作的一致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結構的復雜化,現代教育的任務主要由學校來承擔,這并不意味著家庭教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相反,社會越發展,對家庭教育的要求也越高。在社會經濟、文化轉型期間,學校教育日益受到家庭、社會的制約,年輕一代普遍感到自己的價值尊嚴、個性、自主權未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因而形成了種種心理壓力,單靠學校已是無力緩解。家庭教育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天然的早期性、較大的權威性、巨大的感染性、強烈的針對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因此,對于家庭教育,人們不能不越來越寄予較高的期望。近現代實踐證明,在工業文明中充分發揮作用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作越來越多的顯示出它的必要性時也顯示出它充分的可能性。這一切可能性蘊涵在他們的“一致性”之中。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教育目標就是通過教育過程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么質量和規格的人,以適應社會對人的具體時代要求。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也就是培養“四有”新人。這個目標高度集中了社會的要求,因而是家庭、社會、學校的共同目標。現代家庭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實現溝通與協調,實現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建立全社會共同育人的大教育體系,不僅可以造就適應社會與時代需要的人才,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能使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宏偉教育工程有可能完成。 家庭、學校教育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將提高教育整體效益。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許多力量參與人的教育過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師,第三是集體,第四是孩子,……如果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動有始有終,行動得像一個組織得很好的交響樂隊一樣,那么它產生的將是多么美妙動人的作品。然而每個雕塑家都有自己的性格、風格和長處、短處,有時一個雕塑家對另一個雕塑家的技術和創造持批評態度,不僅力圖用刀子在未加工的大理石上精心雕刻,而且總想對另一個巧匠剛剛做好了的地方亂加修補……”可見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和諧一致的教育,密切學校和家庭的聯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使家長的血緣權威、經濟權威與教師的學識權威、榜樣力量緊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現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作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作實質上是聯合了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育活動中,家庭和學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教育界以往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從屬于學校教育,這不利于調動家庭對其子女教育的積極性,影響家庭教育巨大作用的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充分合作,形成合力,將促進學生在品德和學業及其他各方面的良好發展,使身心健康成長; 通過合作,也能提高教師、家長的教育素質和能力,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強化教育機構的自我管理,推進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的進程。當前,教育界已普遍認為家庭與學校以及社會教育的合作關系是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社會教育則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續; 三者必須相互配合,和諧一致,以加強教育的效果,并提出了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或“三結合”的理論,指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協調一致,互相配合,實現整個教育在時空上的緊密銜接,避免學生在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放任自流,受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響; 保證教育方向的一致,避免各自作用的互相抵消,給學生思想造成混亂; 實現各種教育的互補作用,從而加強整體教育的有效性。
三、現代社會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的展望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作是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并不是單指某一方面或某一時期,而是全方位地貫穿教育過程的始終。要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合作。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 一切教育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教育觀念的支配下展開的,作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方主角的家長和教師,都應該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一方面,家長提高自身的素養。由于家長的教育者的身份是因為孩子的誕生自然獲得的,我們的許多人做父母的時候,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正如我國著名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1937年撰寫的一篇題為《怎樣做父母》文章中指出:“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養蜂的人,先要懂得養蜂的方法,蜂才養得好。”對于養孩子的方法,事先既無準備,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價值,不及一盆花,一只羊。這種情形,在我國目前,到處可以看見。相信我國的教育會越來越好。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把孩子培養成為“四有”新人。但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偏差,走入重智輕德、重養輕教的誤區。幫助家庭教育走出盲點誤區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應該按照教育規律和國家教育規章的要求,責無旁貸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有計劃地、系統地向家長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宣傳現代教育觀念,剖析家庭教育誤區及其危害,推廣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經驗,幫助家庭提高教育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