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均
摘要:本文從化學實驗的特點以及復習策略探究了中考化學復習,希望能給廣大考生備戰中考帶來幫助。
關鍵詞:中考化學;化學實驗;特點;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07
一、化學實驗的特點
1. 占試卷分值重
實驗可以說滲透在整個試卷中,因為化學本來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主要是在第三大題“實驗與探究題”中重點考查,分值為10分,(每年中考必考題型)。同時在“選擇題”中也會有一個題直接考查實驗的基本操作,分值為3分。(如2012年中考“選擇第8題.下列實驗或實驗現象正確的是”,2011年中考“選擇第5題.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正確的是”,2010年中考“選擇第9題.下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2. 考查知識面廣
主要考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但卻涵蓋了初中課本的所有內容,如:藥品的取用、儀器的名稱、用途、使用和連接等實驗基本技能;以及課本中基礎實驗的操作步驟,同時還從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挖掘素材。(如:2013年中考探究題“汗水為什么有咸味”,2012年“蠟燭原料的組成元素探究”這些都來源于生活和社會實際)
3. 考題設計靈活
尤其是探究題,問題的設計都是從對角度、多層面來提出,體現了題目的靈活性,同時增加了實驗的猜想與假設、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等考查,也體現了思維的靈活性。這就要求學生能在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重視過程與方法,強化思維能力的訓練。
4. 復習效果不明顯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對實驗探究題很畏懼,因為文字很多,讀題很費時間,差生讀一、兩遍后,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說做題了;中等生能讀懂題意,但是由于題目本身涉及的知識面廣、靈活性和綜合性較強,他們也不能順利地完成每一個空;優生基本上都能將題做完,但卻不能保證全部正確,因此學生的得分率普遍降低,學生自然也就對探究題感到畏懼。二是教師在復習過程中總感覺費力不討好,因為我們知道這是重難點,我們都很努力地給學生講方法、很精心地挑選習題、很舍得時間讓學生練習,可最終學生的進步卻不大,分數也沒有提高。
二、復習策略
1. 認真研讀考試標準,讓復習具有方向性
2014年中考考試標準明確列出了科學探究和實驗能力的考查內容和考查要求。對照這些內容和要求,可以清晰地把握住復習的重點,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對哪些知識點應該掌握到哪種程度。(如:化學基本實驗技能就要求學生能進行藥品的保存和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及根據實驗需要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等基本的實驗操作,而對于過濾、蒸發、配制溶液及檢驗和區分物質等方法就要求是初步學會;科學探究能力就要求學生能從日常生活中或從化學問題情景中發現并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根據已學過的化學知識和經驗對問題做出有意義的猜想、能根據已學過的化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簡單的化學探究設計、能對探究方案的優勢與不足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建議、能比較清楚地表達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自己的觀點)。
另外,將近幾年的中考考試標準做一些比較,也會有不同的收獲。(如:2014年和2013年的考試標準里面多列出了課本中的8個基礎實驗,2012年及以前的就沒有;在化學基本實驗技能的考查內容里也增加了“初步學會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如此一來,教師的心中有了標準、有了輕重,復習就會具有方向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 綜合分析歷年中考題,讓復習更有針對性
考試標準是為考題服務的,但標準是死的,考題卻是活的,因為一張試卷不可能將所有的標準都考了,并且同樣的知識點不可能都是一樣的考法。所以綜合分析歷年中考題也顯得尤為必要,但由于時間有限不可能將歷年所有中考題進行分析,一般將前三年或五年的中考題拿來分析較為合適,主要可以從考查的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去分析。
(1)綜合考題內容,歸納易考知識
實驗基本操作題:“溶液的配制”在2013年、2012年、2010年這三年考了,“氣體的制取和收集”在2013年、2011年、2010年、2009年這四年考了,“粗鹽的提純”在2012年考了,這說明“溶液的配制”和“氣體的制取與收集”是易考和??純热?;探究題:2013年“探究汗水為什么有咸味”,2012年“蠟燭原料的組成元素進行探究”,2011年“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2010年“探究某固體物質的組成”,2009年”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說明探究題沒有固定的內容,靈活性很強,既有課本中的,也有生活中的。
(2)分析考題形式,探索出題規律
實驗基本操作題可以直接根據問題回答,談不上形式,而探究題雖然內容比較靈活,但形式上有固定的規律,都是根據探究的幾個要素來設計問題的: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與實驗——結論——評價與反思。
這樣,結合歷年考題中的規律,教師心中就有了側重點,復習就更有針對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 分類細化若干專題,讓復習富有時效性
結合考試標準和歷年中考試題,可按照實驗內容將復習分為若干專題。
(1)常用儀器專題
此專題是化學實驗的前提,要求學生能掌握儀器的名稱與用途、儀器的連接與使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項,在復習中,應避免紙上談兵,要讓學生接觸儀器,由于知識本身比較簡單,無需花費過多的時間,一課時為宜。
(2)基本操作專題
此專題可以包括藥品的取用、加熱、過濾、蒸發、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要求學生能理解各項操作原理,準確把握各項操作要點,可以在訓練學生實驗操作考試時同步復習,讓學生反復練習操作,既可為實驗考試服務,又可強化實驗基礎技能。endprint
(3)基礎實驗專題
此專題主要包括教材中的“實驗活動”共有八個(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燃燒的條件、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溶液酸堿性的檢驗、酸、堿的化學性質、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要求學生能掌握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同時,讓學生明確化學實驗的基本過程,進而為探究性實驗打基礎。復習時,可以多花些課時,因為這些內容是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不只是實驗題會考,簡答題中考得更多。
(4)實驗探究專題
此專題為綜合性的探究題,可以是教材中基礎實驗的變形,也可以是歷年的中考探究題整合成,還可以是其他資料上精選而成。要求訓練學生的讀題能力、審題能力、分析能力和答題能力。復習時,少講、多練、多總結,畢竟探究題難度較大,教師能考慮到,學生未必能考慮到,多留時間給學生領悟。
然后,根據各專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復習課時,讓復習富有時效性,爭取做到事半功倍。
4. 歸納比較前后知識,讓復習充滿技巧性
我們在學習中會發現一種儀器、一類儀器或一種裝置往往具有多種用途。同時也發現用不同裝置、不同操作,卻有同樣現象出現,這就值得進行歸納總結,并比較分析,從而加深理解和認識。在復習時,將有關實驗加以對比,總結歸納出各實驗在原理、目的、儀器及其裝置、反應條件、現象等方面的異同,抓住它們的共性,找出其不同點,以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如:
(1)同一裝置的比較
①檢驗:證明CO中混有CO2,廣口瓶中可盛放澄清石灰水。
②洗氣:除去CO2中的水蒸氣,廣口瓶中應盛放濃H2SO4;除去CO中的CO2,廣口瓶中應盛放NaOH溶液;氣體都應“長進短出”。
③貯氣:若用排水法收集O2時,瓶內先裝滿水,氣體應“短進長出”。
(2)同一儀器的比較[3]例如,玻璃棒在許多實驗中都要用到,
就可以根據它在實驗中的作用進行比較。
如此不斷歸納比較,前后知識就能連貫起來,復習也就充滿了技巧性,爭取讓學生能舉一反三。
5. 精選習題、當堂模擬,讓復習具有實戰性
在復習即將結束時,可以精選一些比較開放和綜合性強的題,進行模擬考試,既讓學生感受考試的氛圍,又可以檢測復習效果,及時發現學生還可能存在哪些問題。同時,在模擬考試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和心理疏導,縮減學生對考試的畏懼心理。如給學生介紹梳理題意的一般思路(明確實驗目的)和緩解考試緊張的方法等。
如此,盡量讓學生在復習過后體會到成就感,他們也就會有信心去面對下一次考試,復習的效果也才能真正體現。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復習思路都會不同,以上僅為筆者不成熟的見解,希望能拋磚引玉,如有不當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
(作者單位:四川省簡陽通材實驗學校 641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