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利
摘 要: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繁多而復雜,使得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問題。微課作為新時代下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利用形式新穎、內容簡潔的微課視頻進行地理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成效。對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利用微課開展地理教學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微課;初中地理;思維難度
新時代條件下,初中地理的教育工作已獲得了不斷發展,然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對地理學習的錯誤認知:一些學生認為,地理學習就是認清各地地貌,這些內容僅靠背誦就能夠完成了,無需認真學習;一些學生認為,地理的學習意義不大,實際生活中可以獲得大量的實踐知識,進而完善自身的理論認識。認識上的錯誤為地理教師開展有效教學帶來了障礙。下面筆者就談一談自身的相關思考。
一、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現狀
1.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
初中生由于對地理的學習觀念存在偏差,因而會在課堂中保持較低的參與度,將自身的精力和時間多用于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之上。在大量文獻的整理之中筆者發現,一些學生呈現出無精打采的聽講狀態,筆者分析這是由于學生在課后將諸多的休息時間用于知識的攻堅克難,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受到了影響;還有一些學生在地理課上寫其他學科的作業,或者看其他學科的課本,筆者認為這是學生不重視地理學習的關鍵體現。
2.教學的課堂氛圍不活躍
初中生在地理課堂上的參與度低,導致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氣氛并不活躍,使得教師對教學的期待有所降低,從而也減弱了自身的教學熱情。筆者認為,改變這種課堂教學現狀的關鍵,就在于初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些新穎的、前沿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對地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根據自身的學習興趣,逐漸轉變自身的地理學習觀念,改變地理課堂的教學現狀,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效,完善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
二、初中地理的微課教學課堂
1.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利用微課進行地理教學,首要的目的在于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轉變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現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地理課堂的教學氛圍。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初中地理教師需要在備課時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在互聯網等教學材料中搜索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制作成微課,以備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播放,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例如,我們在對“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備課時,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多個國家的相關文化內容,將能夠體現國家特色的文化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把所有有關的圖片、短片、音樂等資料聯系在一起對學生進行呈現,從而在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拓寬學生視野
利用微課進行地理教學,能夠拓寬學生的地理學習視野,推動學生深陷于地理學習的魅力之中,并使學生在“地理世界”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效。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選擇前沿的地理研究成果、我國的地理學家介紹等進行微課視頻的展現。例如,我們在教學“地球”這一課時,可以聯系我國前沿的航天成就,將空間站拍出的地球圖片進行展現,這樣一方面展示了我國的航天成果,另一方面還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地球的形狀、空間等進行了了解,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成效。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展示地理知識內容的魅力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初中地理教師要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對此有所關注,力求通過“互聯網資料—微課視頻—課堂教學”這一教學模式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地理學習體驗。
3.利用微課進行教學,降低思維難度
利用微課進行地理教學,還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的思維難度,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初中地理的學習內容之中不乏一些與理科知識相關聯的內容,如太陽高度角的計算等偏理科性質的地理內容,在學習中需要學生的思維參與,學生需要通過詳細的思考方能獲得有效的知識。初中地理教師利用微課視頻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借助微課來降低知識的思維難度,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成效。例如,我們在教學“陸地與海洋”這一部分時,可以利用微課視頻來對學生進行板塊說的講解,利用板塊說這一理論來促使學生對地球上的地理構造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推動學生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取得更高效的成果。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學尚未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水平,許多初中生的地理學習仍存在著些許問題,初中地理的教學工作若要取得高效,初中地理教師必須在自身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反饋進行關注,力求利用多種教學模式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健.淺談初中地理微課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6.
[2]陳林杰.當前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和前景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