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松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初中物理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也發生了諸多變化,有些方式是老師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和提煉出來的,本文就結合實際情況對初中物理文化元素施教策略進行簡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文化元素;施教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在應試教育階段中,數理化被盲目的歸為“三位一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就導致部分原本對物理充滿學習興趣的學生,在枯燥的物理公式和定律面前望而卻步。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物理教學現狀發生了極大的改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再“唯分數論”,也不再追求“唯一結果”,而是盡可能的通過改善教學方式和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物理實驗的操作中來,通過大量的物理實驗,讓學生自行總結其中存在的必然規律。這樣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深入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愛好,另一方面利用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加深印象,在潛移默化中了解物理知識的重點信息。
二、文化元素在物理中施教的特點
盡管從表象上來看,目前已經被國際上命名的物理定律大多都是外國人所確定的,但是其實很多的物理實驗在我國悠遠的歷史長河中都得到過印證,甚至有些物理知識信息要遠早于西方人。這些知識和信息,都是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關鍵信息,也是學生深入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能夠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采用了解歷史的方式來學習物理知識,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將枯燥干澀的物理公式形象化體現出來,而且還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堅定的樹立民族自信心[1]。
三、初中物理文化元素施教的措施
盡管采用文化元素對學生開展相關物理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鞏固物理知識基礎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畢竟物理是一門相對嚴謹的理工類學科,并不是說所有的內容都能夠形象化表現出來的,期間必須要對文化元素的融入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
1、授課內容靈活的同時要秉承嚴謹的原則。物理知識是基于生活中歸納和總結出來的,期間的物理定律是能夠經過反復推敲于驗證的,有生活實踐作為論據支持。因此在選擇授課內容的時候,老師選擇相關生活知識作為延伸性知識,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應該秉承嚴謹的基本原則。八年級上冊《6.4密度與社會生活》一文(人教版,下同)就是較為典型的物理定律于生活密切融合的一節課,其中的授課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質量的測量方式,同時掌握質量于密度之間的關系。驗證相關的定律,有一個最為著名的典故就是“阿基米德洗澡”,老師可以借用這個典故,讓學生在了解“質量守恒”的同時,也對浮力相關知識信息有所了解和認識,這對于后續《10.1浮力》和《10.2阿基米德原理》的學習是完全有幫助的關聯性學習,與此同時這樣就對于上一個單元中測量物質的密度進一步的進行了總結。雖然教學效果較為理想,但是這其中有一個極為特殊的現象是“海綿現象”,老師要針對這種情況進行有效地說明,避免學生囫圇吞棗的了解相關知識之后,對物理定律產生誤解。
2、授課環境輕松的同時秉承科學的態度。為了驗證相關的物理知識,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做大量的物理實驗來對其進行驗證。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單獨或者分組做相應的物理實驗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一種常見方式。但是必須要強調的是,這種做物理實驗之前,老師必須要跟學生強調相關物理實驗的具體步驟,并且要把其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狀況和學生講解清楚。要學生對物理實驗課有一個透徹了解的同時,約束學生去自行總結其中必然存在的物理規律。《12.2滑輪》一文中有很多的知識重點信息,杠桿原理、滑輪組的特性等都是日后學習物理相關知識必須要掌握的要點內容,而且滑輪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最為廣泛的。除了教材中列舉的旗桿、起重機之外,可以列舉的生活常見事物比比皆是。根據文獻資料顯示,我國最早應用滑輪的信息可以追溯到萬里長城建設時期。基于此,老師在講解相關信息的時候,給學生講清楚機械動能原理結構即可,并不建議老師鼓勵學生去做一些組合型滑輪實驗,一方面是其中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危險性,有可能對學生身體造成傷害,另一方面是有很多滑輪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有可能改變活動規律與軌跡,這些內容是涉及到其他物理知識信息的,對于剛剛接觸到物理知識的學生來說,這種變量知識信息是否定滑輪動能原理的。這個單元的課程內容只要讓學生了解了基本知識就可以了,循序漸進的讓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變化才是關鍵,一蹴而就的給學生灌輸太多的知識內容要點反倒會讓學生產生更多的質疑。
3、鼓勵學生建立興趣小組學習物理知識。相對于課堂知識而言,物理知識信息的鞏固需要學生不斷地汲取課外信息作為補充。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沒有注重這方面的信息,只是盲目地強調讓學生多做練習題。在素質教育改革過程中,強調突出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老師要在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地從生活元素中提煉物理相關知識信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鍛煉學生從影視劇,尤其是動作片影視劇中歸納和總結物理知識信息。比如冷兵器時代的諸多兵器發射都涉及到了《11.3動能和勢能》中的相關信息,這方面的素材在古裝劇中是極為常見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影視作品已經成為物理知識教學的一個傳統文化元素課件[2]。
四、初中物理文化元素教學的展望
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來提升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而引導學生學習好相關的物理知識,是為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其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習內容,待學生習慣了這種學習方式之后,有必要對這種學習方法從“量”到“質”進行提升。
1、采用分組對抗的形式來驗證學習成果。根據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提煉和總結了很多物理知識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有些并不完全符合嚴謹的物理定律。甚至有些學生借助所謂的“神話故事”來佐證自己提出的觀點。對于此,老師不要輕易地否定,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分組,采取小組之間進行論證的方式來驗證相關信息是否符合物理定律和一般規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這些研究活動,學生了解了我國的國情,學校的現狀等,激發了民族自豪感、集體榮譽感,培養了團結互助的精神,感受了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最為關鍵的是,讓學生在思想根本上對所謂的“神話故事”于嚴謹的物理定律有清晰的研判,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質量。
2、采用分階段學習的方式來了解物理知識。我國很多的木質結構建筑中,都大量的運用到了物理知識信息,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建筑方式在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這些信息已經很少有人去關注了,其實這些傳統文化中沉淀和積累的信息,是文化的瑰寶。當學生系統化學習了物理知識之后,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介入一些相關知識的學習。這樣一方面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信息,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對歷史文化長河中古人對物理知識的運用有直觀的了解[3]。
五、結語
物理,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初中物理,是物理知識學習中的關鍵基礎。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要想讓學生學習好相關的物理知識,必須從調整教學方式入手,摒棄應試教育中飽受詬病的固態觀念,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培養起物知識學習的興趣。物理教師要充分挖掘、吸取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根據時代需要在物理教學中加以融入和滲透,把物理教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統一起來,從而實現現代教育的總體目標。
參考文獻
[1] 曲麗娜.淺論中學生心理特點[J].考試周刊,2015(55):174-175.
[2] 包志英.初中物理學習困難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5):63.
[3] 楊盼盼.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漸進培養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0):264-2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