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修遠
摘要:新課改之后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逐步得到了重視,教師們一改往日枯燥死板的教學模式,將趣味性的游戲引入課堂,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團隊協作能力。當前,體育游戲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本文將從這些問題出發,探討解決方案。
關鍵詞:體育游戲;中學體育;應用
體育課原本是為數不多在室外進行教學的課程,讓學生在知識增長的同時身體素質也有所提高。但是當前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學生們把體育課當作休息時間,并不認為這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造成這種境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當前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學生之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把語文、數學、英語叫做“主科”,而體育被認為是“雜科”。因為體育并不影響整體的成績排名,排課量也少,學生們自然地覺得這門課只不過是玩玩而已,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另外,很多學校的硬件設施不達標,沒有足夠的運動場所和運動器械,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體育老師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展開教學。并且,有不少老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擅自占課,或者把體育課當自習課。甚至還有一些體育老師自身都不重視這門課,上課時讓學生集合跑步然后就解散,體育課名存實亡。
(二)教學缺乏針對性
中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心理敏感的青春期。身體素質的增強本應讓他們對體育鍛煉充滿期待。然而,體育課常常對同一項內容進行重復訓練,課程毫無新意,對中學生而言并沒有什么吸引力。雖然有教師將體育游戲引入了課堂,但游戲的選擇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環節安排混亂,為了營造輕松的氛圍而忘記了游戲的最終目標也是教學。這樣,學生們不僅沒有參與感,還會更加堅定地認為體育課就是用來玩兒的。
(三)負荷量不達標
體育課的本意是幫助中學生更好地成長,協調身體機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然而,學生的每課時只有幾十分鐘,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教師要帶領學生學習新知識,進行活動,一堂課下來往往以教師示范講授為主,學生真正活動的時間并不多。都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w育運動也需要達到一定的負荷量才能有效果。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是體育老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體育游戲的作用
相較于按部就班的體育課程,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對中學生的吸引力更強,寓教于樂的作用也更為顯著。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體育游戲的作用,開始將其引入到自己的教學中。
(一)激發學生興趣
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是教好體育課的第一步。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會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而游戲作為有別于普通課程的新鮮事物勢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游戲的娛樂性可以在緊張的運動之后讓學生們身心得到休息。例如,在長跑訓練之后如果立馬坐下休息反而會導致肌肉酸痛。這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報數接力”、“傳聲筒”等輕松的小游戲讓學生們參與進來。雖然我們常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勝負輸贏能夠提高學生的斗志和參與感。學生要學習課間操,但學生往往沒有多大的興趣,動作也不到位。教師就可以在學生之間進行比賽,設置相關的獎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在游戲中能夠建立起師生之間相互的信任感,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協調溝通,增進學生之間的友愛程度。團隊型的運動比如足球、籃球和接力等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同心協力。這時候教師可以將經典的“兩人三足”游戲引入課堂,來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此外,集體榮譽感的形成對于團隊凝聚力有著促進作用。讓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分辨何時該自我表現,何時該共同努力。拔河是最為考驗合作能力的項目,需要隊員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小型的拔河比賽,讓學生們通過親身體驗來學會團隊協作。
(三)有利心理健康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學生面對繁重的學業,來自排名和升學的壓力,以及父母和教師的期望,有時候會感到無法承受。而體育游戲的休閑娛樂性質可以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在運動中釋放出負面情緒。有時候體育課程難度較大,例如800米長跑等,學生會害怕無法完成任務而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體育游戲來緩解學生的壓力,完成低難度的小游戲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讓他們不再畏懼之后的學習。
三、如何選擇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種類數量眾多,應該選擇哪種游戲,在什么時間加以運用都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體育游戲的選擇大致需要參考以下兩種要求:
(一)教育性與趣味性
將體育游戲引入課堂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教學的展開,不能為了娛樂而忘卻了根本。運動之前的熱身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但普通的壓腿拉伸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往往會敷衍了事,在之后的運動中很容易受傷。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比較新穎的熱身活動,加入流行音樂舞蹈元素等,讓學生愿意跟隨課堂節奏。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新式熱身活動是為了之后的課堂做準備,并不是課堂的主要內容。如果教師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教學生學習熱身運動上,這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把握好體育游戲趣味性的特點和教育性的終極目標才能更好進行游戲的選擇。
(二)注重學生實際
孔子提到過最為理想的教學模式是“因材施教”,哪怕實際教學中很難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特點,但教師也絕不應該放棄這種努力。體育游戲的實施對象是中學生,教師在課程安排上要考慮到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特點。體育游戲需要一定的負荷量,但中學生的心肺功能并不像成年人那樣已經發育完全,因此要把握好這個度,否則有可能會造成傷害。并且,在進行游戲時,教師也要注意秩序和安全。中學生已邁入青春期,自制力有限,需要一定的引導。教師不能為了輕松而完全放任自流。另外,游戲應該新奇但不能獵奇。新事物能夠滿足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但若游戲過于復雜反而會影響課程。
綜上所述,將體育游戲引入教學中能夠彌補傳統體育教學的一些不足。體育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在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中,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溝通協作能力;游戲的娛樂性和低難度可以消弭學生的不安情緒,真正地在體育運動中獲得釋放。當然,體育游戲的選擇也十分重要,教師要考慮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將游戲與教育完美結合起來,如此,方能更好地進行體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