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新穎
摘 要:美術是對事物的抽象或者寫實性的描繪,是一種可視性的藝術。它不限題材和創(chuàng)作方法,只要跟隨著自身的內心感受用心刻畫,就是美術。廣義的美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筑、書法、篆刻、設計、新媒體和攝影等類型,狹義的美術只指繪畫。繪畫是我們從小就接觸到的藝術形式,一根木棍、一支鉛筆、一顆石頭等,都能成為繪畫的工具。而從學前教育開始,美術教育就一直伴隨著我們的學習,帶領我們進入藝術的世界。美術是學生最主要的藝術學科之一,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教育;美術;藝術鑒賞
初中階段的美術課程與小學不同,在原先美術實踐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增添了美術鑒賞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和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智商和情商雙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和藝術鑒賞能力,在注重學生學業(yè)進步的同時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時,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增強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
一、初中階段美術課程的現(xiàn)狀
學生從小學升到初中,由于學業(yè)課程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逐漸增大。由于美術教育屬于藝術類教育,在教育過程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和表達能力,是對其他學科的藝術性補充,幫助學生全面協(xié)調地發(fā)展。而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其他學科的學業(yè)壓力增大,大量的學習精力都投放到其他課程學習中,對于美術學習便逐漸懈怠。由于美術課程的學習要求相對較低,難度較小,學生逐漸忽視了美術學習的重要性,課堂學習中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學習積極性不夠高漲,導致美術課程學習愈發(fā)沉悶無趣,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唱獨角戲”,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仔細研究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地進入到美術學習中來。借助美術教育中的多種藝術形式,例如繪畫、雕塑、建筑藝術,適當?shù)乩枚嗝襟w拓展美術教學內容,將實踐與鑒賞相結合地向學生傳遞美術知識,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中。美術這一課程相對于語文、數(shù)學這類學科學習任務輕松,學習壓力較小,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緩解學習壓力,增強學習活力。
二、在初中美術學習中增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策略研究
美術博大精深、蘊意深遠,是人與世界萬物的有機結合的產(chǎn)物,不僅包含著美術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世界,更是對世界美的縮影。美術是一種可視性的藝術,美術鑒賞即通過視覺感知觸發(fā)對美術作品的思考。初中階段的美術鑒賞,即教師在美術課程教育中,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對美術作品的感官體驗,結合以往自己已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和文化知識,根據(jù)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分析,用心地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和判斷。在以往的初中美術學習中,學生逐漸失去了對美術學習的樂趣,遺忘了美術鑒賞的魅力。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啟迪學生對于美術的思考。
1.借助多媒體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指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用課件或者教學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同時借助網(wǎng)絡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在開拓學生學習視野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被運用到教學以來,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在讓學生實踐動手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對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容適當拓展,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學習梵高的《向日葵》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梵高一生的際遇,讓學生結合梵高的生活境遇來感悟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內心世界。同時向學生展示其他作者的向日葵畫作,讓學生自行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科學啟發(fā)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地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自覺地進入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之前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歷,對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有自己的方式,教師不應在教學中太過僵硬和死板,遏制學生的發(fā)展,而是應該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制定屬于他們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自然地成長。在帶領學生鑒賞羅中立先生的油畫作品《父親》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賞析,讓學生自己講述與父親的故事,根據(jù)自己對父親的感情來理解畫作。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美術鑒賞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所謂正確的答案。教師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文化知識,用心理解和感悟美術所蘊含的意義和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理解和賞析,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都養(yǎng)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對于美術作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美術課程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藝術類課程之一,教師應結合美術課程的特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自身的藝術表達能力,提高自身的美術鑒賞水平。
參考文獻:
[1]白瑜.試論美術鑒賞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4(2).
[2]周東豐,馮藝.多媒體在高職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藝術科技,2013(6).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