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逸碧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初中班主任應當運用全新的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地位,通過更加科學、合理、多元、有針對性的手段開展對學生的德育,從而讓初中學生更高效地接受德育,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這對于提高班主任的教育質量和效率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初中生正處在身體和心理的快速發育時期,并且大多數學生開始進入到青春期。由于他們的價值觀同時處在樹立的過程中,因此這個階段的德育必須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規律。筆者根據自己的教育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出初中班主任組織并開展德育的方法和措施。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傳統德育的問題
初中學生大多處在青春期,心理活動和心理水平都處在半成熟階段,這直接使得初中德育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上,班主任更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他們今后甚至整個人生的道德品質、心理培養、性格形成和觀念樹立都起到方向性的確立作用。
可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初中班主任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和教育水平卻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中考的壓力直接導致班主任將關注的重點放到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應試技巧的培養上,對于德育的關注度顯然不足;不僅如此,德育的效果是緩慢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隱秘性,不像量化的智育可以通過考試分數進行直接的體現。另外,學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門片面看重升學率、考試成績,對于學生的德育工作重視程度低,也直接導致班主任對德育都采用應付甚至忽視的態度,德育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更無從談起。
雖然很多初中班主任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也希望組織并開展相關的教育工作,可是由于部分班主任并不熟悉現代社會和青少年的心理與認知特點,使得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上也只是固守著傳統的教育方式,運用枯燥的說教和單調的訓導進行教育。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德育的質量自然無法提高。
另外,還有的初中班主任片面地把班規校紀和德育畫了等號,通過進行日常管理對學生進行約束作為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這不僅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違背了班主任的人格培養要求。
再者,由于有的班主任僅憑自己的個人能力進行德育,而忽視了初中德育具有非常強的社會性、長期性、艱難性和系統性,忽略了調動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共同對學生進行德育,使得德育難以發揮其長期性和社會性的作用,而這也是導致傳統模式下德育的有效性無法獲得提升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的方法
1.班主任轉變教育角色
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班主任必須轉變傳統教育過程中站在知識與道德的線上,對學生進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所以,班主任應當成為學生道德教育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在引領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首先,班主任應當引領學生尋找正確的德育發展方向,并引導他們向著這個方向發展,讓他們的道德觀念能夠符合社會的基本準則,使其能夠順利達到德育目標。另外,班主任還應當激發學生的道德需要,讓學生能夠喚起遵守道德、學習德育、提高品質的需求,從而調動自己的內部因素,向著正確的德育目標發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實現個人德育水平的提升。不僅如此,班主任還應當及時發現學生在德育教育和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并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解決、回答他們的德育問題,從而及時糾正錯誤的發展方向,引導他們的德育向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2.培養普通人的德育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德育的目標都是理想化和神圣化的。英雄和榜樣人物往往都被描繪為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大全”形象,并且學生也被要求成為這種大公無私、毫不利己甚至無條件犧牲自己的“完人”。事實上,初中學生都是普通人,如果連最普通的為人之道和最基本的道德水平都未能達到,即便將名言警句、偉人事跡倒背如流,又怎樣實現自己最基本的道德目標呢?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須認識到德育絕非在培養圣人、完人,而應當培養擁有基本道德水平的普通人,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提升。初中學生大多已經步入青春期,是人生實現身心成長、觀念確立和性格養成的最重要階段,所以他們易沖動、叛逆心強,犯錯誤甚至碰觸傳統的道德底線也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倘若連他們的這種行為和思想都沒有進行正確的引領,培養完人和圣人更是天方夜譚。
對于這個問題,初中班主任必須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保留他們的個性,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讓德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這種情況是絕大多數學校和班主任應當面對的。因為絕大多數初中生都是普通人,來自普通的家庭,既不是達官顯貴,也不是億萬富翁,更不是明星大腕;相反,一部分學生甚至都屬于弱勢群體,例如,單親、重組、下崗、貧困家庭,農村還會涉及留守家庭等,這些學生的家長有著巨大的生存壓力,甚至還有的學生會擁有著輿論的壓力,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對德育教育和未來發展有清晰的目標。所以對于這些學生,更應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培養普通人能力水平的德育。
舉例而言,對于很多來自下崗和貧困家庭的學生,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是問題,在這時培養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格,爭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的目標未免有些不現實。這不僅和他們普通甚至貧困的處境有偏離,并且過高的標準和缺乏針對性的教育也容易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對此,班主任應當轉變德育的角度,將德育放到“人”的發展方向,讓他們建立樂觀開朗、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導他們擁有熱愛生活的品格,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獲得美好與幸福的生活。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正確定位自己,而進一步的德育教育才可以據此實施。
3.結合生活開展德育
任何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德育的內容也是對生活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以,初中班主任應當把德育充分地和學生的生活進行結合,讓他們看到德育在生活中的價值,自覺提高個人道德意識。endprint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德育作為一種“知性德育”,被長期作為一項知識來衡量學生的德育水平。學生掌握了道德知識就表示其道德品質高,反之不然。這也是在應試教育中考試成績成為判斷學生道德品質高低唯一標準的重要原因。導致的后果也顯而易見,比如每個學生都知道應當使用文明用語,在試卷中也能選出正確的選項,在教師的面前也會用尊稱和敬語,但是私下生活中就難免會爆出粗口和臟話,尤其在自己的同學、朋友面前更是以此作為“時尚”和“魅力”而臟話不斷。所以這更要求初中班主任應當把德育教育和知識、成績進行分割,和生活進行結合,讓這種知性德育與學生的生活、行為、情感進行有機的聯系和統一,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真正獲得德育能力的培養。
首先,德育必須立體覆蓋學生的全部生活,這絕不僅僅包含學校生活,還應當涵蓋學生的家庭和社會生活。這是因為,學生在這三種不同的環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擁有著不同的身份,存在著其獨有的特長和不足。另外,由于初中生的生活范圍主要集中在學校和家庭,并且接觸社會的機會也漸漸增加。因此班主任更應當加強學校和家庭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確立統一的德育標準。對于這個要求,班主任僅依靠自己的力量顯然無法達到,這需要班主任讓家長進行同步的幫助,并和學校一起,結合當地的社會環境進行社會化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方法中獲得道德品質的提升。
在進行家庭和社會德育時,班主任應當與家長通過電話、短信、微信、QQ,或通過家訪、家長學校等途徑與其進行及時的溝通,將科學的德育方法、德育的重要性傳授給家長,并讓家長在家中監督、培養自己孩子的德育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和狀況,家長和班主任也可以隨時互通有無,根據學生的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另外,班主任還應當利用班會活動或課余時間將學生課內外生活進行聯系。比如,開展街頭調查、社會走訪等,讓學生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自主達到德育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社會生活中的德育水平。
4.抓住細節滲透德育
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過著普通且平凡的生活,不可能時時刻刻都經歷轟轟烈烈的人生。初中學生更是如此。所以初中班主任應當在學生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抓住他們言談舉止的細節進行德育的滲透。對此,班主任無需煞費苦心地設計那些“偶然的德育情境”。只需要通過自己的認真觀察和思考,發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從而針對他們的問題進行隨機的、有針對性的德育即可。這同樣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德育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和指導自己正確學習、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提高德育的教學質量。
舉例而言,每天早讀和第一節課上課的中間會有一個非常短的空閑時間。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休息,教師也會趁這個時間準備上課的內容。班主任可以抓住這個非常容易被教師遺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時班主任無需講什么話或做什么事,只要站在教室的門口,學生就會減少打鬧和無謂的說笑。
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在課間十分鐘、課間操做完返回教室的時間觀察學生的舉動。僅以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而言,班主任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真觀察和仔細聆聽發現學生是否存在早戀現象,從而知道哪些早戀純屬玩笑,哪些是真實存在。
總之,進行初中德育的方法不一而足,班主任應當充分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讓學生能夠提高道德品質水平,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為青春期的健康平穩過渡和成長帶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亞輝.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中國校外教育.2016(1).
[2]潘春艷.解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的工作方法與思路.小作家選刊.2017(05).
編輯 常超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