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月+葛東艷
摘 要:應試教育的框架下,作文是語文教學工作者抓的重點。新課改后,作文更是語文教學工作者所抓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九年義務教育中,語言的教學可以算得上是個“老大難”問題了,而作文又能完美體現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可以說作文算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一些教學中用到的方法,希望對老師們的教學有一定的幫助,并且能讓學生們的接受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作文;興趣;發現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問題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困難大概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教師方面
在教學中“擠牙膏式”的教學模式已嚴重脫離學生們學習的范圍,在對學生問題的指導上又存在兩種極端:一是不夠到位,缺乏耐心,作文教學時念一篇范文便成為學生們模仿的標桿,以至于全班的作文成為流水線生產的產品,沒有新意。學生們對作文理解不夠徹底,因此就沒有興趣去寫作,作文也就成為語文的“老大難”。二是指導太過于具體化,導致學生們生搬硬套,對學生們的思維反而起了束縛作用。如在聽一位老師上《吹泡泡》的作文課時,老師先用課件出示用“落在……落在……落在……”寫出泡泡落下來的情景。在這樣的條件下,有這樣的捷徑可走,學生們就直接在草稿本上用“落在”造句。接下來當教師邊吹泡泡,邊說范文,將例句用課件顯示:“看,有的落在頭發上,有的落在衣服上,有的落在小朋友的身上”,我就看見很多的孩子開始忙于抄寫,懶于再觀察,懶于再想象,更懶于去遣詞造句。長此以往,學生們對寫作照舊缺乏興趣,從內心深處不喜歡,導致在相關寫作中缺乏真情的流露,老師對同學們的真實情況掌握不了。
(二)學生方面
都說人對每個事物的首次接觸情況就決定了他在這方面的能力有多大。由于教師方面的因素,讓學生們對第一次寫作就充滿了各種的不滿,各種的依賴,導致對相關語言積累不多,在寫作中過于依賴固定句式,缺乏想象力,語言不優美等,最終難以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對策之我見
(一)培養興趣,鼓勵嘗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寫作中,學生們沒有興趣,那么想靠寫作來達到教學目的的任務就很難完成。相反,學生們對寫作有了興趣,那么寫作對他們來講就不再是一種學習上的負擔,而是他們的興趣使然,促使他們自覺地去探索,去追求。因此老師在寫作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成功,讓學生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加學生們的自信,鼓勵學生動手的能力。比如在三年級開始作文教學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朗讀《貝殼的世界》這一美文,讓學生從朗讀中感受什么是貝殼,對于貝殼的一些特點該怎樣用文字來形容出來。老師再利用多媒體設備,用PPT播放貝殼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不僅從文中去“看”,也能用眼睛更直白地去“看”。通過這種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在這樣的條件下,老師可以“趁熱打鐵”,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寫一篇以《我的家人》為題的小作文,200字。并在一旁引導學生該從哪些方面著筆,最終完成寫作。老師給予鼓勵,讓學生們有被認同的成就感,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至關重要的,從而激發學生們對寫作的興趣。
要求不要太高。小學生剛開始學習寫作文,會寫、不排斥寫就已經很好了。本來心思就很單純,想法不是很多,如果強行要求他注意開頭、結尾、語法、句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總會有許多的錯別字,語句不通順,看到和點出來的全是作文的不足和缺點,卻沒想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反而失去對作文的興趣。因此,對待學生交來的每一篇作文,老師都應該發現其優點,多寫一些鼓勵性的批語;特別是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文章,就算有一些錯別字和病句,老師也可以當作范文一樣在班上宣讀,并且告訴其他學生:作文你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就可以,不需要拘束于條條框框。
(二)在生活中學會發現
作文是學生語言能力的反應,是紙上的“生活”。學生們在生活中沒有發現,那么寫作就沒有必要了,因此生活化作文的訓練是小學語文寫作的必修課。生活中處處是美的體現,缺少的只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對這方面加以重視,讓學生主動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去發現,去挖掘,在某個角落或許就有一處美等著你發現,從而解決學生缺乏題材的問題。比如,在學習蕭紅的《祖父的園子》一文,讓學生體會到菜園的美,和菜園里的“伙伴”無憂無慮地生活。“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生活中的美或許就在你的身旁,學生們快樂地發現原來我們身旁的景物這么美,用筆寫下來是這么有趣。在課后可讓孩子們在回家途中觀看天上的火燒云(這可是在夏季獨有的美景),讓他們發現美不只是在你身邊,你觸摸不到的地方也有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欲望,進而表現在寫作中,最終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增加閱讀量,背寫結合,提升寫作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影響寫作的一大因素是沒有語言積累。因此老師們在授課期間還應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鼓勵學生在讀書時做好讀書筆記,在課文中遇到優美詞語、精彩語句都可以寫下來,課后進行反復朗讀,并最好記下來,在寫作的時候加以引用,增加整篇寫作的美感。寫讀書筆記還有許多益處,比如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等。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在學校圖書室借閱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散文系列讓學生進行翻閱。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積累才會更豐富,讓學生從讀中學到怎么寫,這樣讀寫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四)正確對待評價,進行自我修改
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的每次寫作老師都會對其進行作文的評價,這一環節對學生十分重要,老師評價得好,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去寫,去觀察;相反則會打擊學生們的激情,使其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失去對寫作的興趣。所以在評價中,老師的評價不能死板,面對學生學習的能力進行不同的評價,基礎好的學生要求高點,基礎薄弱的要求則低點。比如,基礎差的同學,在寫作過程中用了一個倒裝句,或者引用了一句名言,老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都應該特別標注,并加以鼓勵,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去寫,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在寫作中縮小與基礎好的同學的差距。
總之,作文教學是“困難”中的“大困難”,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多點細心,在教學模式上,多創造新的教學模式,最終讓學生完成從反感寫作到喜歡寫作這一巨大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鮑麗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
[2]賈會芳.談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方法[J].學周刊,2015(2).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