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瓦娜
摘 要:以聾校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為主題展開論述,首先對背景進行了簡要介紹,然后具體從導入課程生活化、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增強感知效果、應用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的內涵、返回生活空間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聾校;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
在聾校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特點,并結合聾校學生實際生活,將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已經(jīng)成為聾校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對于聾校學生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主要通過視覺以及行為活動來感知外界,從而獲取知識并增長見識,所以,在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則顯得十分必要。
一、導入課程生活化
在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在新課導入階段,將其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主要目的是消除學生的逃避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數(shù)學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以請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并且說明為什么會喜歡,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將這些看似枯燥的數(shù)字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生介紹完之后,為了使學生對年、月、日知識有一個全面而系統(tǒng)的認識,教師應該重點就全年的主要節(jié)日向學生加以介紹,如,介紹 6 月 1 日是兒童節(jié),在這一天會舉行學生文藝會演;介紹 9 月 10 日,這是教師的節(jié)日;介紹 10 月 1 日,這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通過讓學生感知不同節(jié)日的方式來進一步明確年、月、日的含義,從而更好地學習本節(jié)的內容。由此可見,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活動中,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增強感知效果
對于聾校學生而言,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其視覺和行為活動來完成感知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教學情境,將數(shù)學教學中需要傳遞的知識內容融入生活情境中去,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感知效果,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創(chuàng)設適時表演情境。例如,在“相遇問題”教學中,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相向而行問題、相背而行問題以及同向而行問題,為了讓學生明確這三種相遇問題的特點以及相關題目的解題規(guī)律,教師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將“相遇問題”中的三種情形分別進行演示,當然,在學生演示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旁指導,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親身感知過程中認識數(shù)學問題。其次,創(chuàng)設動手操作情境。教師必須將教學內容轉化為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投入到情境化的數(shù)學問題中學習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軸對稱圖形”內容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一張紙折出或者剪出本節(jié)內容中所學的圖形,包括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圓形等,然后讓學生將其所制成的圖形進行對折,當對折之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正方形、矩形、圓形以及某些三角形的兩側可以使其完全重合,而某些三角形無論如何對折都無法使其兩側完全重合,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充分熟悉小學數(shù)學中應該掌握的簡單圖形,并且對軸對稱的含義有一個深入了解。
三、應用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的內涵
數(shù)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對于聾校學生而言,對知識的認識局限于表面形式的感知上,所以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也相對較大,為了有效應對這一問題,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從而將數(shù)學教學內容通過常見的生活實例展現(xiàn)出來,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數(shù)學知識的內涵。例如,在學習“乘法分配率”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聾校學生對相對抽象的乘法分配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設計實例:如果我們班級中的 2 名學生去買書,最終每人都買了一本作文指導書和口算練習卡,其中作文指導書的價格是6 元,口算練習卡的價格是 2 元,此次買書活動中,所有學生一共花費了多少錢。在引導計算過程中,教師首先向學生明確每個學生所花的錢一樣,即(6+2)元,因為有兩個學生,所以,結果是(6+2)×2,也可以是(6+2)+(6+2),所以,可以得出(6+2)×2=(6+2)+(6+2)=6×2+6×2,那么如果是三名學生呢,則可以得出(6+2)×3=(6+2)+(6+2)+(6+2)=6×3+6×3,通過這種方式,最終啟發(fā)學生認識到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即為:(a+b)×c=a×c+b×c。
四、返回生活空間,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知識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所以,在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科學引導,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當“平均數(shù)”的相關知識內容學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實際測一測自己的身高以及班里其他學生的身高,最后再利用所學的知識計算出全班學生的平均身高。為了增添學習的樂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生年齡段平均身高數(shù)據(jù),然后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身高是否達標,然后通過一些有趣的生活故事鼓勵學生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使其快快長高,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另外,在“面積計算”的相關內容學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計算教室的面積,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教室的長和寬,然后計算出面積,之后,還可以根據(jù)求得的面積計算出教室鋪設地板的總花費,通過這種實踐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則可以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有效鞏固,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更加符合聾校學生教學特點。具體而言,首先應該注意導入課程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其次,應該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并且應用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的內涵,提升學習效果,再者,要通過科學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蔣丹林.聾校數(shù)學課堂常見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綏 化學院學報,2015(10).
[2]羅向陽.淺談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的有效課堂[J].中華少 年,2015(1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