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強
摘 要:小學體育學科是鍛煉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我國教育領域的逐步推行,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已經受到了教育部門的充分重視。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生有一個好的身體,才有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好的發展。合作教學是現今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出的一種新興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能夠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合作教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合作教學;綜合素質
一、合作教學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
1.真正實現健康教育的目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的教育領域正在面臨著重大的改革與創新,我國的教學理念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變成為素質教育,隨之而來的是對傳統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變革。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老師把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順利通過體能測試當成體育教學的唯一目標。而在素質教育改革之后,我國的小學體育教學目標不僅是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也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樹立健全的人格,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合作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團結起來,形成一個榮辱與共的集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人毅力、團隊意識、自信心、自律意識等優秀的品質都能得到鍛煉,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通常都是由老師來主導課堂,老師讓學生做什么鍛煉學生就做什么鍛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而老師處在絕對的主導位置,學生對老師安排的鍛煉項目等是否滿意并不能影響到老師安排的教學節奏。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師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學生無法與老師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交流,導致了很多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敷衍教師,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合作教學模式改變了這種學生完全被動的體育教學狀態,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合作教學模式通常都是老師給學生適當的指導,讓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交流、互相幫助,共同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團隊合作,每個人的能力有所不同,不同學生之間能夠形成互補,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中發現自己的價值,進而把傳統的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參與。
二、完善小學體育課堂合作教學的措施分析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使用合作教學方法的目的是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讓小學生可以從小培養一種合作意識。為了充分發揮合作教學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優勢,體育教師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的影響對學生是非常大的,如果老師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就能快速地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老師的引導,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想要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首先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再由自己來主導課堂,而是讓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的接受能力與興趣愛好來開展,老師只是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學會與其他同學分工協作,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比如,在體育課堂的一開始就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競爭小組就是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氛圍。在分組之前,老師需要對每個學生的個人能力進行觀察,做到科學合理地分配小組,讓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都差不多,這樣小組之間才有相互競爭的意義,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也能更強。為了維護好課堂的秩序,老師還可以讓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個組長,老師通過及時地與組長溝通來了解每組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
2.借助豐富的教學方法開展合作教學
合作教學的方式方法并不唯一,體育教師開展合作教學的方式方法應該是靈活多變的,這樣學生才能不會感到單調乏味,對體育課堂教學失去興趣。游戲教學法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最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使得游戲教學法成為輔助教師開展合作教學的最好選擇。比如,在讓小學生學習跳繩運動時,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比賽。把班級學生平均分成幾個比賽小組,組織學生參與“跳繩接力”比賽。讓每個小組成員參與到比賽中,看最后哪個小組能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跳繩的數量最多。這個比賽看似非常簡單,但其過程是對學生團隊意識最好的訓練,每個學生都有集體榮譽感就會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來認真完成比賽。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學不僅僅關系著學生的身體健康,也關系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合作教學是小學體育教學實現身心健康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合作教學模式,認真研究如何使用合作教學模式來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閆淑娥.管窺體育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青春歲月,2011(6).
[2]楊忠.體育“合作學習”結構模式的構建與運用[J].新課程(教研版),2009(4).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