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宏
摘 要:師生互動是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何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打造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既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又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探討的主要問題。主要從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設計有趣的數學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簡單的闡述,希望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互動;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要立足于真實性與有效性,要注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收獲知識,尤其是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經過了之前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能,那么教師就要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所學內容充滿興趣,并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及時的師生互動與交流中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從而切實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輕松的課堂氛圍可以調動起學生內心的積極因素,使其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新課程改革轉變了以往“師本課堂”的模式,注重“生本課堂”的實現。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不會再感覺到數學學習是壓抑枯燥的,從而有助于學生內心學習動機的激發,使其可以積極地與教師探討問題,進行高效的課堂學習。
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活躍課堂的氛圍。例如,在教學《圖形的變換》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說一說圖形是怎樣進行變換的,如對稱是沿哪條直線對稱,平移是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旋轉是繞哪個點順(逆)時針方向旋轉幾度等。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就會在操作中著重關注這些內容,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中收獲知識。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時地加入其中,了解學生的探索情況,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更為順暢自然,使得課堂的教學效率有所提升。
二、設計有趣的數學問題
數學是一門對學生的邏輯性要求比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的積極思考。學生想僅僅憑借一時的死記硬背是很難學好數學知識的,還有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與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分析思維,從而使得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結合,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因數與倍數》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這樣提問:“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多種關系,如你們和媽媽之間是什么關系?(生答母子、母女關系)我和你們的關系是什么?(生答師生關系)”在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入:“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自然數中數與數之間的關系。請同學們觀察以下這三組式子,并說一說這三組式子有什么共同點。①1×18=18,18÷1=18;②2×9=18,18÷2=9;③3×6=18,18÷3=6。”在學生思考找到規律后,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從而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得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的保證。
三、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師注重對學生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甚至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熱情洋溢,學生聽得毫無效果。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及時地互動,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結束后,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與反思,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總結反思,來制訂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從而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保證每個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學有所獲,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一節課結束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總結收獲:“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呢?對哪些地方還有疑問呢?”教師這樣的引導會促使學生在頭腦中整理這節課的內容,從而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形成一個整體的框架。有些學生會提出自己的疑問,此時教師可以給予講解,也可以讓其他學生給予講解,從而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學好數學,使得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切實的保證。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與學習動機的挖掘,也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數學教師要從實際出發設計課堂的教學環節,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重視,促使其積極地投入到數學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切實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真正地打造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
[2]陳星學.小學數學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策略的研究與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
編輯 白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