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清蘭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在小學教育方面越來越重視,而不同的學科,教學目標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在語文教學中,因為學科的特殊性要求,這就使得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但在實踐中小組合作也衍生出了一些問題,需要去解決。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問題和對策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指經過學生的合作討論與交流而收獲知識的過程,這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當前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還存在一些應用誤區,導致學生合作學習缺乏實效。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小組合作流于形式
據筆者調查,在我國很多的小學中,老師對待學生的小組合作模式,只是停留在一種模式的狀態,準確的說它只是一種形式。課堂上,教師象征性的將學生分成幾組,讓學生上課的時候圍在一起坐,之后會給學生一些問題進行討論,然而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進行指導的,這樣一來,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問題時,也只是一種表面的回答。
(二)合作小組成為微縮課堂
為什么會說小組合作會成為微縮課堂呢?筆者通過調查,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一些小學語文的課堂上,雖是小組合作,但積極的永遠是那么幾個人,沉默的總是大多數,即使是在小組討論環節,也是如此。如此一來,優秀生還是優秀生,而差生則會更差。這種極端現象的出現,既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合作小組四分五裂
筆者認為,現在的小學生還沒有真正體會到這種合作的意識,也沒有真正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根據筆者了解,很多時候,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時候,不會顧及到小組其他成員,而是按照自己的固有思維進行思考,去作答。但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小組合作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合作,而不是抱著各自為營的心理。筆者在參觀一些小學語文課堂時發現,很多的小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會互相搶回答問題的權利,而完全忽視了這種小組合作的基本要素。如果長時間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會使得課堂小組合作不能很好地進行。
二、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問題的對策
(一)合理分組
筆者認為,小組合作首先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合理分組。因為合理分組才可以按照學習成績或者是性格等進行分組。但在這里需要說的是,按照成績分組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之間能夠有互補的效果,比如說有些人作文比較好,但閱讀方面不好,就可以讓他與之相反的同學一組,從而形成互補。而且,筆者認為在分組之前,一定要參考一下學生自身的意愿,以免造成小組之間出現分裂的現象。
(二)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養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與要求,這就促使小學語文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積極地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是受到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限制,課堂的教學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要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語文教師就要不斷地學習,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原則,并積極地查找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與其他科目的教師進行交流探討等,從而在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基礎上設計課堂教學,保證語文課堂的合作學習真實有效。
(三)明確分工
進行合理分組之后,緊接著要做的事就是要好好地對小組內的成員進行分工。筆者認為,具體的分工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進行分工,比如說誰是小組的發言人,誰是小組的監督員,都要落實到個人。
(四)教師教學要靈活,調動小組學習積極性
筆者認為,小組合作方面的成功與否其實和老師的態度與教學方式密切相關。很多時候,大多數的老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即使存在小組合作,也會忽略過去。但筆者認為,老師在這方面一定要格外的注意,要學會運用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這里筆者提供一種方式,筆者認為不要忽略學生本身的特點,他們還是小學生,對于小學生來說,很多時候他們渴望被表揚,所以筆者認為可以利用這樣一個心理契機,去采用回答問題加分的措施來獎勵學生;或者試著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講解,老師最后再進行拔高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創造學生愛學習的氛圍,而且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師注重引導,啟發學生思考
作為課堂中的引導者,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考慮到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完善,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可能會局限在表面,甚至對有些問題的分析還沒有找到思路。那么教師就要時時地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進程,對出現“瓶頸”的小組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引導與啟發,從而營造出濃厚而熱烈的討論氛圍,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中彩那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為什么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有些小組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過于深奧,那么教師就可以逐步地引導,如“中獎后,父親的神情是什么樣的?”“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是什么?”“庫伯先生派人來取走車后,父親的神情是什么樣的?”通過這樣逐步地引導,學生就會逐漸深入地理解這個問題,小組的合作討論也就更富有成效。
(六)組織合作學習,培養合作意識
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學生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語文活動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其在活動中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與意義,這樣既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總而言之,任何時候,教師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合理的進行分組,讓學生置身于學習的氛圍中,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分融入到小組合作中去。作為老師,還要時刻表揚學生,多激勵學生,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只有這樣,小學語文教育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楊冬梅.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華章,2013.13(20):121-122.
[2]孫麗.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反思與前瞻[J].課程教育研究,2013.(24):5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