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蕊
摘要:音樂教育一定要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放在第一位,積極塑造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確保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可見音樂情感的教育是小學音樂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情感情感化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就培養學生音樂情感,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情感教化;小學音樂;重要性
音樂(music)是一種能夠直接的反應出人類精神世界和對現實生活所產生的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此外,音樂中多傳遞出的積極、向上的情感對學或是聽音樂的人會產生良好的教化作用。小學階段是塑造一個人獨立品格的關鍵性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內不僅要為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要通過有效的素質教育課程,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的教化和熏陶,使他們能夠以正面積極的心態看待世界。可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化教育至關重要。
一、情感化教育應用于小學音樂教育的必要性
作為一種生活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音樂的旋律曲調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樂趣,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思想也能夠讓人們感同身受,并對人的情感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推動了教育事業的不斷創新與改革,在以往的小學教育中,音樂因為不是主要的考察課程往往受到忽略,音樂的課程進步狀況也并不樂觀。但是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工作對小學音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了“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的觀點,可見小學音樂目前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重視,而且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人類生活在世界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掌握內心思想感情的能力。從哲學的角度來講,情感作為一種意識將會對人的行為起到重要的影響性作用,其中積極向上的情感將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向上情感的影響下,人們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反之,如果一個人的情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就可能影響到其對事物的判斷,做出錯誤的行為。小學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偏低,雖然存在著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差別,但是總體來看學生的心理成長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這一階段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塑造學生健全品格的關鍵性時期。利用優秀的音樂作品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情感教化,既不刻板也不刻意,這種方式更加生動活潑,更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
二、情感化教育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的有效策略
鑒于音樂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化教育的重要作用,相關教育工作人員一定要對此進行積極的探索,尋找最合理有效的方式進行音樂情感教育,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情感化教育說到底是一種雙方之間互動性的教育。小學生心理發育尚不成熟,對待事物的認知不夠清晰明確,因此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擔當起引導性的角色,解答學生的疑惑,詳細的為學生分析音樂作品中所需要表達的音樂情感,循循善誘、循序漸進的培養起學生的情感。
為了達到這種教學目的,教師應該以下方面入手進行情感化教育:一方面,教師一定要深入的了解學生,經常性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在教學工作中投入熱情,也要積極的了解并熱愛自己的學生,否則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在課堂過程中就難以形成良好的默契,這就會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在知識層面教導孩子,也要在生活層面關愛孩子;另一方面,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升個人的素質水平,為此教師應該充分明確新課程標準中對音樂教育改革的相關要求,在此起初上合理的安排課程進度,確保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充分的領悟音樂作品中所富含的豐富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師個人也要不斷的加強個人學習,不斷提高音樂素養。現階段,雖然我國教育部門對音樂教育的重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很多偏遠地區以及一些教育水平不算發達的地區仍舊存在著音樂教師不足、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音樂情感教育的整體水平。因此,教師進行自我學習十分必要。只有教師深刻的領悟了歌曲中所蘊含的情感,才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富有意境和情懷的音樂課堂氛圍。
其次,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尊重學生活潑積極、好奇心強烈、想象力豐富的天性。情感思想屬于一個人的主觀情緒,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明確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教師一定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心理特點和主體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積極主動的完成對自身角色的轉換,將自己從課堂的主導者逐漸轉變為課堂的參與者,與學生共同討論音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這有這樣才能構建出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環境,這樣一來,教師與學生雙方都更愿意了解對方,去傾聽對方的感受和心理。教師成熟的思想和引導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歌曲中所表達的真諦,學生內心的情感將會被更加全面的激發出來。同時,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態度會使學生逐漸養成一種平等、樂觀的態度。并讓他們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提高課程效率。
小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在理解能力、心理情感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進行音樂情感教育的過程中也需要尤其尊重這種差異。例如,某音樂教師子在進行低年級音樂教學使,經常使用簡單的課堂情境和課堂游戲進行教學。但是在對高年級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轉而使用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微課堂等形式進行教學,更加尊重學生的個人理解和心理情感。這種個性化、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音樂中的情感和樂趣。
結語:
綜上所述,情感化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情感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音樂,并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文中提出了關于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的相關措施,希望與相關教學研究人員共勉。
參考文獻:
[1]梁婷子.歌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2]耿曉妍.論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實踐[J].才智,2015(09).
[3]鄒佳佳.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大舞臺,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