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永安
摘要:新課改以來,“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這一理念,早已在教育界達成共識。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學生的參與有著重要意義,但實踐中,忽視學生的語文教師不在少數,他們未能將學生的基本需求與個性情感納入考慮范疇之內。學生的參與更多流于問答形式,被視為教師對于日常教學的一種組織方式以及學生對教師的絕對服從,而并未理解為學生的存在方式。但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參與狀態有所改變,它不但需要教師融入合作小組,積極與學生交流互動,并且也倡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如此一來,合作學習加強了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社會性。
關鍵詞:小組 合作 學生主體
在全球范圍內,合作學習是當前最為流行的一種理論。該理論源自美國,基于對課堂教學中人際關系的研究與利用,分別將小組合作、師生、學生之間的合作作為基本教學形式、基本動力。作為一種極具實效性、創造力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合作學習分別將標準參照評價、團隊成績作為基本手段、評價標準,為了達成一致目標,進而大幅改善學生的學業成績。但當前,在不少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卻未引起高度重視,較為固化、單一。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重視小組間的合作學習,能夠顯著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如何組織扎實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呢? 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過程
(一)組建小組
小組的排列,由傳統的“插秧式”排列變成了“幫對式”排列,每個小組的4—6名成員在性別、個性特點、家庭和社會背景、學習成績、能力水平等方面有顯著差異。對于整個班級而言,所有小組都是其縮影,在實力方面,不同小組之間,并無懸殊,由此,也為采用公平公正的方式,對所有小組的工作成績進行比照評估,提供了不少便捷之處。同時,因組內所有成員在多個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為此,他們可進行高效合作、互助互惠,進而在認知、社交、個性與情感等多個層面上,促進組內所有成員進一步提升自我。
(二)合作探究
規范有序的小組合作學習,非但能給師生、不同學生間的多邊交流帶來助推作用,并且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要做到規范有序,必須讓學生清楚合作學習的程序:1.老師分配各小組的“大任務”并提示學習的步驟;2.領到“大任務”后,組長帶領組員按照學習步驟一步一步有序探究,確保每個組員都參與并掌握;3.小組長給每個組員安排一“塊”小任務,針對展示環節, 組員應做好預備工作;小組成員間合作學習的時間較為充裕,長達8分鐘。在合作學習期間,在不同小組間,教師應當巡視傾聽并積極引導學生。就本質意義而論,合作學習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入探究,亦是獲取愉悅學習體驗的過程。
(三)教師的引導
在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少教師依然在臺上等候抑或為后續環節的板書、教具等做準備,那么,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的介入,是否合理呢?在筆者看來,合作學習是否能順利進行取決于以下因素:與教師的參與、引導密不可分,在活動中,并未給教師留出更多的閑暇時間,相反,教師的管理與調控職責有增而無減,合作學習期間,教師的重點工作在于對合作學習的精心設計,并立足于分析學生、設定目標、篩選任務、匹配方案、展開教學、結果評估等視角,把握整體流程,另外,隨著合作學習的開展,難免會出現意外,倘若未能在第一時間內,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易于給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帶來阻礙作用,為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于所有小組的合作學習,教師務必觀察現場,介入其中,并適時加以引導。
1.在尚未明確小組任務的情況下,教師應當不厭其煩地向學生講解任務、內容、操作流程。
2.小組探討過程中,音量過大,教師可委派一名組員擔任噪音監督員,抑或拉近組員在空間位置上的距離,倘若小組討論音量漸小,教師應及時鼓勵。
3.小組在規定時間以前,完成任務的情況下,教師應檢驗其任務完成的合理性,倘若切實完成了任務目標,應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自由活動或幫助其他小組完成任務。
4.小組活動偏題或討論受阻的情況下,教師應盡早察覺并在第一時間內制止,或者提供適時引導,助力小組探討順利進行。
(四)匯報展示
合作學習是閱讀課堂的核心構成,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匯報展示是其核心內容。作為一個實時變化、多元化的過程,小組匯報展示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培訓,對于小組匯報展示,應加強日常訓練。按照教學內容,靈活選用匯報展示形式,使之成為課堂的一大“亮點”。
(五)激勵評價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所有環節中,評價機制必不可少。小組合作的高效性取決于評價機制使用的有效性。教師應借助于激勵性評價的開展,開發學生的潛能,使之體驗成功參與的樂趣。但也應注意以下要點:1.將對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結合起來,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估,貫徹 “不求成功,但求進步”的理念;2.將對個體組員與整體合作小組的評價結合起來,合理地看待學生的客觀差異,注重對小組集體的評估;3.應當將小組活動順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匯報水準、合作學習成效等納入評價內容的范疇之內。
二、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事項
1.要求學生善于溝通、鼓勵學生積極協作,告訴他們別挑剔工作分工,臟點累點都是短暫的。認真負責干好自己所分工的學習任務,并分享成果。
2.要求各組組長、組員充分發揚民主,聽取大家的意見,不在萬不得已別當眾人面直接駁回他人意見,對不成熟的意見,應委婉拒絕。
3.在合作交流過程中,不要產生組間偏袒,對正確的意見,應支持。不歧視學習上的弱勢力,不一味追隨尖子生,激勵大家共同上進。
4.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在課堂指導當中,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課堂提出意想不到的質疑,并抓住時機,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和評價。
總之,要想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就應引導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主人翁。課前,采用合理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高效學習;課中勇于 “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將小組 “合作學習”落實到位,為學生構建一個展示合作學習成果的平臺,讓課堂充滿活力;相信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收獲。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簡論[J].中國教育學刊,2002,(23).
[2]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