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宏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轉變 ,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基礎教育的小班化已成為發達教育的一種共同趨勢。小班教育不僅僅是指課堂學生人數的減少 ,而且意味著學生受教育機會的增多 ,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普遍提高。小班化教育將使基礎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發生一場深刻的革命。音樂作為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一門重要學科,實施小班化教學將更有效果。本文就此探討了當前小班化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音樂教學;小班化;有效性;策略
· 【中圖分類號】G623.71
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聲、情陶冶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升華內心的真善美。隨著新音樂教學體系的建立,傳統教學方式所存在的不足也逐漸暴露,包括學生被動接受音樂知識,課堂教學效率低等,對此應在音樂教學當中合理優化教學模式。本文分析了小班化教學實踐在音樂課程中應用的有效性,旨在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作用。
1.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對于音樂教學而言,小班教學不但能夠滿足新教學體系的要求,同時還具有以下優勢。首先,采用小班教學模式能夠保證學生、教師之間,學生、學生之間實現有效合作。在小班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實現一對一交流,充分關注學生個性特征,師生間交流時間有所延長,互動密度將會明顯增強,這就確保了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在進行小班教學時不同學生之間互動與合作的機會也會明顯增多,同時確保了學生交流的全方位性,有助于培養合作交流意識。其次,小班教學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不同學生的音樂素質存在一定的差異,音樂學習效果也不相同,采用小班教學的方法教師可以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音樂愛好與音樂學習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揮自身優勢,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此外,采用小班教學方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由于小班人數較少,教師能夠兼顧學生的個性特征,采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索欲望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體驗到探索樂趣后就可以轉變音樂學習思維,積極參與音樂課堂教學。
2.新音樂教學體系中小班音樂教學實踐有效性分析
2.1創設特色教學環境,優化課堂交流空間
教學環境可對小班教學的有效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注重創設特色教學環境,同時對小班教學的課堂交流空間進行優化。在布置音樂教室時應考慮音樂教育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營造的環境氛圍中充分吸收及應用音樂知識,并利用教學環境的潛移默化功能讓學生在共同參與、共同欣賞的過程中提升音樂素養。在創設音樂教室的教學環境時,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使教室環境布局具有教育性、藝術性、個性化。例如,可以在音樂教室的墻壁上張貼音樂大師生平簡介與畫像,如冼星海、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貝多芬等,讓學生在上課時可以受到啟迪;也可以在黑板上方張貼高音譜號及音樂海洋等,使學生在具有特色的教學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并全身心投入學習。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合理安排座位的方法優化小班教學環境。由于學生人數相對較少,教室空間就會相對增大,因此可以靈活變換桌椅擺放形式,使單一的桌椅擺放格局轉變為能夠有效滿足小班教學需要的擺放形式。例如在進行小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室中的桌椅擺放為對稱型、圓桌型、周邊型及馬鞍型等,以方便師生相互交流討論,學生之間相互合作,進而使課堂環境具有生命與活力。實踐證明,在小班教學當中采用相對靈活多變的座位形式,可以提高課堂交流密度,使課堂氛圍變得較為和諧,這對于音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2.2強化精細教學,改進教學評價機制
小班教學為精細化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教師要注意采用精細化的教學方法全面提升每一位學生的音樂素養。首先要加強音樂學法方面的知識教育,讓學生樹立起對于音樂學習的信心。教師在課堂中需關心及愛護學生,堅持以多鼓勵、善誘導的方式進行小班教學,并讓學生充分集中注意力學習音樂知識。例如,在進行歌曲節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學習打拍子的方法,避免因開小差導致節奏跟不上、拍子打不出的問題,保證唱歌時節奏準確,進而統一節奏及營造活躍課堂氛圍。在實踐教學中發現,利用精細化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快速吸收及消化歌曲節奏,并讓學生體驗到精細化節奏所帶來的樂趣及探索音樂知識的興趣,進而確保音樂教學質量可以得到根本上的提升。另一方面,應針對小班教學特點針對性改進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確保師生之間實現融洽交流。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在評價藝術教育效果時,不能僅憑一次考試、唱一首歌及畫一張畫等,應積極改善相對貧乏與簡單的評價機制,并避免憑個人主觀好惡隨意做出教學評價,以保證小班教學中的每一位學生均能夠以相對良好的心態學習音樂知識。對于音樂教學而言,在評價教學效果時,需要考慮學生先天因素及接觸到的后天環境等,確保教學評價可以起到激發音樂學習興趣的作用。例如,在課堂中可以采用展示評價的方法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組織音樂會提升學生鑒賞音樂作品及感悟音樂作品的能力,并培養音樂審美能力,充分保障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3.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教育體系中應積極轉變音樂教學模式,利用小班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能夠發現聲音、感受聲音、感知情感與表現聲音,避免出現為學而唱的問題。在音樂教育中應用小班教學方法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探究音樂的興趣與感受音樂的能力,在課堂中靈活轉變音樂教學方法,使音樂教學思路變得活躍化。此外,在新教學體系下要積極嘗試與實踐小班教學模式,根據學生音樂學習能力與學習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參考文獻】
[1]左銀艷,令維軍.對全國開展小班化教育的認識及展望[J].考試周刊.2011(61)
[2]羅晴,張仲豪.對我國小班化教育現狀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10)
[3]和學新.小班化教育的內涵與特征[J].教育評論.2002(01)
[4]張靜.小學音樂教學的思考與創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