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娜
【摘要】隨著國家對新疆的大力扶持,越來越多的惠民政策給新疆的各族人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其中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推動了新疆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新疆幼師專業的聲樂課專業教育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當代實際,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養成學生品學雙修的良好修養。
【關鍵詞】新疆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感恩教育
學前教育是國家的基礎教育,關系到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希望。為了讓新疆的學前兒童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國家、學校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精力,雖然大多數孩子是懷著感恩的心努力學習,回報社會、母校、家長,但也有少數學生面對國家的資助、學校的培養、父母的期望,表現得淡然冷漠。聲樂課是幼師專業的必修課,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激發和培養學生們的感恩之情,成為現階段教師教育教學中需要加強的內容。尤其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教育工作者,通過課堂對未來的幼兒教師進行感恩教育更具有不可推卸的特殊使命。
一、聲樂教學與感恩教育的關系
素質教育是一種表現為人的修養、品格、情感的教育。 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聲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其本質是在音樂審美中完成教學。詳細地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作品的演唱,感受音樂美, 完成審美過程, 積累審美經驗和對音樂的感性認識, 最后達到感知美并能創造美的境界。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社會工程,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作為幼師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在課堂教學中,作品分析、作品演唱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結合新疆的政策背景,因時制宜地進行感恩教育,對促進新疆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幼師學生感恩教育的時代意義
幼師承載著復興中華民族的希望,是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主要載體,他們作為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如何讓這些種子在新疆廣袤的大地上開花結果,感恩教育責任重大。在新疆這個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分裂主義、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無時無刻不在和我們搶奪陣地。幼師專業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單純,容易被蠱惑。開展感恩教育,讓學生認清楚誰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感謝的人,揭開“三股勢力”的真正嘴臉。教師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堅定立場,共同維護民族團結,為建設幸福、和諧的美好家園而共同努力。加強新疆幼師專業學生的感恩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同時也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抵御各種不良影響的腐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新疆安定團結、社會和諧,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不可低估的力量之一。
三、幼師專業學生感恩意識現狀
目前,新疆幼師專業的生源主要是來自全疆各地州初中畢業生。筆者作為幼師專業的教師,從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觀察到,大多數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成績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素質修養。在學校紀律散漫,我行我素,一些學生認為領取免學費、國家助學金是理所當然,一旦晚發放幾天,就質問教師和學校,表現出十分不滿;有些貧困學生受資助,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
針對幼師專業學生感恩意識缺乏的現狀,筆者在本校幼師專業學生進行了感恩意識問卷調查,問卷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父母、親人的感恩情況的調查,第二部分是對學校、老師、同學的感恩情況的調查,第三部分是對國家、社會、大自然恩賜的感恩情況的調查。從三項調查情況看,90%的學生對父母、學校、國家及同學的付出幫助是感恩的,仍有10%的學生表示冷漠、模糊。特別是對國家資助這一項,學生感恩意識更加薄弱、冷淡。更有甚者認為這是國家給我的,我沒必要感謝誰。這項調查結果實在令人擔憂。一些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感恩意識薄弱,亟待一線教師仔細研究并采取相應措施。
四、如何在聲樂教學開展感恩教育
聲樂教學對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身心都具有獨特的陶冶作用。在聲樂教學中進行感恩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合適的教材尤其重要。選擇合適的聲樂教材以促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教材不僅要體現作品的民族性、時代性、地域性的特點, 還要充分注意到教學內容的藝術性、系統性、綜合性和可接受性, 力求通過聲樂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增強感恩意識的目的。為了適應感恩教育教學的需要, 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所側重地選擇合適的教材。例如感恩祖國的歌曲《我愛你中國》《我和我的祖國》《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感恩父母家鄉的歌曲《月之故鄉》《送給媽媽的茉莉花》《故鄉的親人》以及一些優秀的新疆民族歌曲《燕子》《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新疆好地方》等。音樂一旦在學生的心靈中留下印記, 就會在多種不同的情景中顯示出一種情感的內驅力, 讓學生感受音樂美, 同時對道德行為、感恩意識的形成產生有選擇而又有推動的作用。
其次,選擇形式多樣的聲樂演唱形式,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感恩同學朋友的精神,對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上的陶冶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除獨唱以外, 形式多樣的齊唱、重唱、 兒童歌曲表演唱,以及由簡單到復雜的多聲部合唱都是很好的表演形式。通過演唱, 一方面可以訓練學生的和聲與復調感覺,另一方面可以拓寬聲樂演唱形式的視域,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協調的團隊精神,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努力,懂得謙讓,才能使作品更諧和動聽,從而達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再次,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在聲樂教學中加強感恩教育,教師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為教師的言行舉止、價值導向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價值判斷和感恩意識。只有聲樂教師個人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人格,把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貫穿于日常聲樂教學始終,才能使感恩教育向前跨越一大步。所以聲樂教師要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創新意識,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水平,這也是培養學生具備全面音樂素養和感恩意識的有力保證。
五、結束語
新疆的長治久安、和諧發展需要每個新疆人的共同努力。作為聲樂教育教學工作者,在幼師專業乃至所有專業中進行感恩教育具有不可替代也不可推卸的責任。聲樂課應將感恩教育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課堂教學,采用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將聲樂課中的技能、技巧與感恩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知恩感恩的意識,使他們保持民族團結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培養國家建設高素質人才,推進新疆和諧社會建設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參考文獻】
[1]王燕.素質教育與聲樂教學[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1,20(01):77-78.
[2]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應有之義[J].中國教育學刊,2005(07):32-36
[3]肖璟.幼師專業音樂課教學實際中的效果剖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06):150-151.
[4]劉書麟.中職學校應注重學生平時的作風養成教育[J].中等職業教育,2008(35):14-15.
[5]高玉梅.內地西藏幼師學生開展感恩教育的思考[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1):106-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