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行業因其產品特性以及來自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存在較為明顯的淡旺季特點。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根據貴州旅游市場淡旺季的特點,旅游旺季安排學生到旅游企業見習和頂崗實習,旅游淡季時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課程設置就需要進一步改革,以適應企業和學生發展需求。
【關鍵詞】旺工淡學 旅游管理專業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25-01
一、旺工淡學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旺工淡學”是指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與校外合作企業,合理科學地在貴州旅游淡旺季內安排專業教學時段,通過時間長短不一的“參觀”、“認知體驗”“崗位體驗”、“頂崗實習”等不同方式完成學生的技能培養工作,從而完成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奠基礎、初體驗、取資質、粹能力、拓素質、求發展”五個層次的階梯式培養階段。
在學制總體安排上按照2+1模式,即2年在校學習,1年校外定崗實習。其中在校2年期間,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在旺季進入到企業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進行短期認知、體驗等活動。
二、課程設置思路
充分考慮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結合傳統的“模塊式”的課程體系,并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中提出的“奠基礎、初體驗、取資質、粹能力、拓素質、求發展”的六個階段式培養要求,形成“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崗位課程模塊+專業拓展課程模塊”的課程體系鏈。本專業一年級以培養專業基礎能力為主,二年級上半學期在基礎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具體專業方向崗位能力和綜合素質,下半學期進行專業素養拓展教育,在發揮有限的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基礎知識教育、具體崗位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崗位提升能力的培養。
三、課程改革具體措施
1.預測旅游人才缺口,按市場需求完善修訂課程體系
在旅游市場人才缺口預測上,旅游信息化和智慧化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互聯網給旅游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旅游者的主導地位增強,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的壟斷地位相對減弱。B2B、B2C營銷模式也被引入到旅游市場營銷實踐當中。旅游信息化方面如《旅游電子商務》等類課程必須融入到高職旅游課程的設計和教學中。智慧旅游的發展更是要求傳統的計算機課程增設相關內容,在課程內容設計上,不僅需要給學生講授計算機的通識知識,還需要給學生講授旅行社的產品制作、預訂以及系統操作等。
另外,在貴州省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我省將打造世界級的山地旅游景觀,將貴州省構建成為世界級的旅游大省,本專業將增加山地旅游服務、營地類旅游服務、航運類旅游服務的相關課程
2.按照企業需求構建崗位技能模塊課程體系
通過專業教師對貴州省內有影響的旅游企事業單位(旅行社、景區、酒店、會展公司、旅游網站)、政府資料、人才市場人才需求量和畢業生進行調研。立足于本專業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中各企業專家的作用,將旅游管理專業面向的導游服務、旅行社工作、景區服務與管理三大工作領域的職業崗位分解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工作任務,再對工作項目任務內容及過程進行分析,得出每個工作任務對應的職業技能。
3.助力職業發展、完善拓展課程體系
適當增加職業拔高課程,為學生更高職業發展做鋪墊。讓學生畢業后找到一份工作不是目的,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并有良好的發展才是旅游教育的最終目標。如《旅游策劃》、《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以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縱向提升的同時,橫向拓展學習領域以便能夠開拓更廣的就業面,如會展策劃服務崗位以及酒店服務崗位等。因此,橫向拓展在課程體系中,可以增設:《旅游英語》、《旅游韓語》、《會展策劃與管理》、《茶藝及調酒基礎》等,以便能夠讓學生在擇業方面具有更好的應變力和拓展性。
4.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既要培養一線的操作人員,更要培養企業基層管理者,對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基本的督導能力、組織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期末一次性閉卷考試的范式,構建“全程式、多元化、現場化”的新型專業課程考試模式。所謂“全程式”,是指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實施多階段性的考核,分階段地檢驗學生對每個教學單元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師的教學效果,使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學方法。所謂“多元化”,是指根據不同教學單元的大綱要求以及學習內容特點,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便于從不同的側面全方位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謂“現場化”,是指部分實踐應用性較強的課程采取在旅游景區、旅行社、實訓基地等現場真實的環境或仿真的環境中進行實際技能操作,從而評價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
作者簡介:黃敏(1985,12-)女,漢族,貴州貴陽,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工作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