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復玲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單親家庭;自閉;抑郁;逆反;關愛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32—01
近年來,隨著離婚率的持續上升,單親家庭越來越多。許多單親家庭學生存在諸多不良習慣,如心理脆弱、行為習慣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對這部分特殊學生的教育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學生個人成長因素不可小覷,高中生心智已經很接近成熟,若正在形成中的“三觀”、 高考升學壓力與單親家庭的變化等因素疊加后接受不到正能量的引導和規范,極易使高中生走入歧途,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務必高度重視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本文就以此舉例做一些探討。
一、存在的問題簡析
1. 易自閉。家庭的破裂,仿佛是“晴天霹靂”,使孩子過早地面對與親人的分離。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殘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不愿與人接觸,家庭的變故使孩子的心靈更為脆弱、敏感,與健全家庭的孩子們相處時更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進而自我封閉,不愿外出活動,不愿與人打交道,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征。
2. 易抑郁。父母的離異,家庭的破裂,使孩子們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里,因為父母的關系,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缺乏安全感。長此以往,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就會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自我保護意識也會增強。時不時會感到壓抑、郁悶、煩躁。如果這種心理困擾得不到排解,就會爆發出來,后果不可設想,容易使孩子產生極端行為,如離家出走、故意傷害他人等。
3. 易逆反。由于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同的生活經歷,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而他們也渴望被肯定、被欣賞。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和別人對著干,以顯示自身的價值、存在感。
二、教育對策
1. 要關愛心理,關心生活。首先,教育是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的通力合作和緊密配合,尤其是單親高中生的教育更是要求班主任要切實加強家校聯系,班主任應該采取家訪、電話(短信)交流、邀請學生家長校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常態化、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有效的家校聯系。要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員、父母及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家庭主業、經濟條件、成長經歷等情況,尤其是對一些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留守”家庭更是要詳細了解,做到早聯系、常聯系,對學生某一階段的進步表現要及時告知家長,對某一階段孩子的出現的異常現象要及時反饋給家長,力求做到細心觀察,確保早發現,早介入,早解決。其次,要密切關注高中生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動態。要定期擇機找單親學生談心,談他的家庭,談他的其他家人,談他的學習,談他的未來。由于家庭的緣故,使得單親家庭學生往往比較孤僻,不愿與同學為伴,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注入更貼心的愛來撫慰他們心靈中的創傷。要善于創建一種真誠的氛圍,使他們能夠感受到缺失的溫暖和快樂,成為他們的知心人,聽取他們的傾訴,為其解疑釋惑。再次,要關愛單親學生的生活。要經常噓寒問暖,了解其生活中的困難,并力所能及地幫其解決,讓其對生活充滿希望。
2. 要正面引導,力促外向。首先,要堅持正面的導向,向學生宣傳本校或本市的“學霸”或者成功人士、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正面引導和鼓勵學生向先進看齊、向模范看齊、向成功人士看齊。其次,要正確處理學生早戀。有相當一部分單親高中生容易早戀,最好的態度是不支持不打擊,讓孩子學會為美好的事物等待。早戀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家長和班主任都應該幫助高中生認識到早戀的危害,并加以正確引導,切忌粗暴壓制。再次,要多搞文藝活動,培養學生外向樂觀的性格,轉移學生注意力。學校、班級要多開展運動會、藝術節以及感恩、誠信等主題勵志周會等集體活動,通過這種藝體活動中的彼此相互依賴和隨意的沖突摩擦等交往實現彼此的溝通,使學生體驗到團隊精神和同伴間的相互幫助,幫助高中生脫離成年人而自立,使他們逐漸產生極為重要的情緒安定感,最終獲得心理歸屬和價值認同,使學生走出“自閉”,克服抑郁,成為一個陽光、積極、樂觀、自強的好青年。
總之,高中班主任要密切關注學生動態,成為學生的“貼心人”;要關愛單親學生,成為他們的“參謀部”;要加強家校聯系,充當家校的“連心橋”,如此多管齊下,求實求細,就一定能做好單親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