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登旺
【關鍵詞】 數學教學;合作學習;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69—01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一種組織形式,即把全班學生按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由學生自由組合或由教師安排組織成若干小組,共同研究和探討教師設計的問題或是學生自己遇到的問題,教師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點撥或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的對話、交流、傾聽、討論、體驗、分享、評價、激勵等合作互動過程,實現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是新課標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又發展了學生的交往與審美能力。同時,它也是《數學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中學數學中的合作學習,談些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應樹立合作觀念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于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促進合作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樹立合作觀念是基礎。教師要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講臺,走到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同時還要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思考、發問、選擇。要強調的是: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要努力當好學生的顧問和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
二、合理分組、動靜結合
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取長補短、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探究問題且有效解決問題的目的。 筆者認為,教師要按照“組內差異性,組間相類似”的原則進行分組, 把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與性格內向學生編排一起,以動帶靜,以好帶差。
三、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 一次小組活動,每一個組員必須有一個特定身份及明確的工作職責,力保人人都有事可做,每個人都有發展意見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覺得自己是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四、尋找合作學習的結合點
1.引入學習情境“生活化”的點。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師“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边@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給學生合作探究的共同話題。
2.選擇教學內容“開放性”的點。新課標強調,“數學學習并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開放性是探索性數學活動的一大特點。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放題的應用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了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足。 好的開放題應滿足非常規性、參與性、趣味性和挑戰性、開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全部或數個。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而這些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和主動探究數學知識,要有利于集體研究,能促進合作學習。
五、重視指導
1.對不清楚任務及操作程序的小組進行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雖然合作前教師已經明確指出了合作的任務及操作程序,但在具體實施時可能有的小組仍然不夠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會有些偏差。這時,教師就要及時發現并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2.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進行引導與幫助。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是在非常開放、寬松的氛圍下展開的,此種情況下難免有的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爭執不休。此時,教師就要介入進行點撥。
3.對組內活動不協調的小組進行調控。由于學生個體的已有基礎、性格、情感、表達等因素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小組活動時難免出現一些不協調現象。此時,如果教師能及時介入并根據具體情況,協調組內成員的關系,就可以保障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