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科
【關鍵詞】 新課改;政治;興趣;多媒體;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6—0085—01
在教育中,初中的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個人知識素養和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但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仍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因此初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低。本文將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問題提出幾點相應的解決策略,為初中政治教師提供參考建議。
一、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傳統的教育理念。由于我國曾實行應試教育體系,整個教學體系的方向受中考、高考導向,因此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地傾向于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為學生高考做好鋪墊知識基礎。政治教學中的理論知識枯燥乏味還比較難懂,教師在教課過程中很難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和記憶,對于這種情況更多的教師只是機械性地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沒有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這種過度重視應試能力的教學模式,不但違背了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和成長的需求,而且很難形成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及對問題的探索欲望。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教學的知識內容形象化、通俗化,不能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情況融入到理論知識中進行教學,即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簡單的了解,但在知識點上很難有深入的理解,這違背了教育的發展理念,更不利于學生人生觀念的的培養。
2.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強。在初中這個時期正是學生們青春期的開始,學生的意識開始形成,具備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認知能力,同時也有了一定的創新性思維和積極的想象力,然而在政治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模式的落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接受枯燥乏味的理論基礎知識教學,記住考試的知識要點就行了,不需要學生自主思考,因此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不強烈,并且政治學科可以通過短期對知識點的記憶強化達到考試中的應試要求,故而使學生對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高,讓他們失去了對政治的學習興趣。
3.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不強。政治這門學科的學習需要對知識有一個很強的主觀性理解過程,然而在初中的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明確的的指導思想,只讓學生單純地記憶知識,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忽視了政治學科的教學理念。并且學生在對難懂的知識點進行記憶時,遇到問題不能自我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互動交流,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難點,但是在傳統的的教學中,講臺和學生分離開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學生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教學效率的不到提高,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案。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改進的策略
1. 融入多媒體教學,改善教學方式。政治的教學內容與時代相進步,跟社會時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隨著新課改理念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特別是政治這門時代性與現實性強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多媒體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發展擴大政治教學的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視頻播放、圖片瀏覽等形式,向同學們展示當今的時事、社會動態等,不僅讓教學模式由靜轉動,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而且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2. 多元化評價教學。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上提出所要教學內容的主要問題,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并且提出疑問,對提出創造性的問題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并給出解答;同時對回答錯誤的學生不要過度批評而是給予鼓勵,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像朋友一樣去跟學生相處,適當的鼓勵和批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進一步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 與實踐結合,進行案例教學。政治是一門思維開放的學科,通過這門學科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結合自己所學的政治知識、方法及理論解決遇到的問題或者進行思考。因此在新課改教育理念下,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案例教學,將身邊生活中的案例融入到政治教學中去,從實用的角度創建新的教學系統,使學生能夠使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初中政治的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主要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建立符合新課改教學理念要求的和適宜社會發展趨勢的初中政治教學系統。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相結合,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具備較高知識素養的全面型人才。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