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姜秀芳
【關鍵詞】 數學教學;問題導向式教學;信息技術;特征;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7—0059—01
導向式數學教學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形式,也是契合新課程改革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體現。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無疑增添了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一、問題導向式教學的特征
1. 問題的價值性高。問題是教師經過不斷篩選得出的,契合生活實際又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導向性。
2.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問題導向式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只是問題的選取者,關鍵時刻的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3. 充分互動性。問題導向式教學能夠實現課堂上充分的互動,一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二是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這種活躍的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度。
二、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分析
1. 優化課件質量,堅持理念創新。信息化教學給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即如何制作高質量的課件,因為課件的質量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重課件質量的把握。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幾點:
(1)課件生動趣味,問題有序連接。教學時,教師要做到課件的生動性和問題的連貫性,使學生既能有趣味地學習,又能將課堂前后的知識點緊密銜接。比如,在講解“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時,可以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為導入突破口,首先給出的幻燈片是一個等腰三角形的房梁,給出了房梁兩邊的長度都是5米,底邊則是8米,然后以問題導入本課課題。這種以生活化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學習,無疑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2)教學理念的創新。將情境認知理論、問題連續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是教學理念的一次突變和創新。所謂情境教學理論就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創設具體的情境進行教學。如,講解“基本運算法則”時,可以以動畫演示的形式播放猴子吃桃子的情境,最終提出問題:有多少只猴子多少個桃子。所謂的問題連續理論就是將一系列問題串聯,形成知識點的緊密銜接。如,在課件制作中,可以列出對比性的、遞進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深刻理解教學內容。
2. 實現云端教學,增加課堂互動。云端技術的不斷發展,促成了課堂教學開放式、追蹤式的形成。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云端互動,實時交流。云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學不局限于課堂,還在于它的實時性。學生可以通過客戶終端與教師進行溝通聯系,教師可以向學生發送教學問題。如,在寒暑假時期,教師可以向學生每天發送幾個導向性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云端上對問題進行解答。同時,這種教學客戶端平臺還能實現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2)雙向反饋,及時找補。云端教學能夠實現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的及時反饋,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并可以將評價通過移動終端告知學生。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對同一個數學問題進行變式,出三四個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問題,學生通過終端對這幾個問題進行解答,并向教師傳送結果。教師可以通過對這幾個題目的檢測,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3. 層次化、差異性教學。由于小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不同,使得學生學習進度不一、知識儲備不同。因此,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中應強調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和層次性,問題的設置應體現不同層次、不同梯度、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如,教學“等邊三角形的特征”時,先從不規則的三角形的特征講起,再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教學,最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總結等邊三角形的特征。
基于信息技術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性教學,要突出問題的代表性和層次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情境,能實現導向性問題之間的緊密連接,構建一個生動有趣、輕松活躍、問題串聯、多邊互動的課堂教學環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編輯:謝穎麗